瀛苑副刊 2005-10-11

蝦猴悲歌 ?林清陽

「灌蟋蟀」是許多人孩提生活中的重要記憶,尤其以四、五年級而現在正值中壯年的人,更是普遍而難以忘記的課餘活動。然而「灌蝦猴」則是台灣中部西海岸「討海人」的謀生方式之一,並不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休閒活動。

「蝦猴」並不是猴子,而是蝦蟹類之一種,牠們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在海邊沙地底下約50公分的地道中。

當海水漲潮的時候,蝦猴會循著狹長地道爬到洞口附近覓食,主要食物是那些隨著海水而來的浮游生物,而海水退潮之際,牠們已經吃得飽飽而溜回半公尺深的沙洞中休息,等待下一次漲潮所提供的豐富餐點。

由於此種特別不一樣的生活習性,蝦猴的居住環境講究的足夠潮間帶的沙地,而且海水必須沒有受到污染的活水地帶。台灣西海岸彰化沿海一帶正是蝦猴最喜歡居住的天堂,從北彰化伸港到鹿港、芳苑和大城等地海灘,海岸漲退潮的潮間帶有百餘公尺,因此大都可以發現蝦猴蹤跡。

蝦猴成長季節約在寒冷的秋、冬季節,漁民在冷冽的寒天裡,帶著特殊行頭巡視海岸邊,展開「灌蝦猴」的謀生工作。

灌蝦猴又稱之為「攏蝦猴」,所謂攏蝦猴的「攏」字應該源自於閩南話的動詞意思,因為蝦猴深居於50公分之下的沙灘裡,一般人從外表想要挖掘抓取並不容易,於是漁民們想出一個法子,他們用鐵牛機或挖土機將沙土依序整個翻開來,把蝦猴所居住的別墅來個十幾級大地震般全然破壞,然後用抽水馬達引海水將沙灘沖刷,蝦猴遇到強震之餘又遭逢土石流襲擊,於是紛紛不敵人類的智慧而跑出來束手就擒。

這樣的抓取方式讓人感到有點難過之餘,不禁覺得大自然生存法則的現實面,攏蝦猴所使用殘酷方法的背後,總是教人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一方面為那些蝦猴感到悲哀,可是另外一方面那又是漁民們謀生的方式之一,究竟現實與慈悲要如何取捨?真的也很難!

肉質鮮美而有嚼勁的蝦猴,是彰化、鹿港一帶遊客和老饕們的最愛,根據漁民們表示,蝦猴特別是在每年秋、冬之際,母蝦猴也和蝦子、螃蟹一樣,身上有許多蝦卵,因此母蝦猴的身價更是高人一等。

「大約一斤可以賣到五百至六百元左右,」一位滿臉滄桑的歐巴桑展示一籮筐戰利品接著表示:「這些蝦猴早已經被餐廳所預訂了,市場上一般消費者恐怕沒有辦法品嚐。」由於物以稀為貴,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裡,鹿港地區便有許多漁民專門以抓捕蝦猴為業。

雖然蝦猴已經成為餐桌上的珍品,可是早年牠們的身價並不像現在一樣。

「當年蝦猴並不值錢,充其量只是窮苦人家到海邊抓取來吃而已,有錢人都吃一些更高級的海產,哪會想到要吃蝦猴?」頭上戴著立委選舉候選人所送帽子的阿伯,一面點著菸一面緩緩道出蝦猴命運的演變。

然而不管如何看待蝦猴和漁民的命運,或是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畢竟此種攸關生存與現實的灌蝦猴戲碼,一直在海邊上演著,當蝦猴在不經意中被漁民「抄家」全數被捕之際,也是注定要送入老饕嘴中以滿足其口腹之慾;可是漁民以祖先留下來的攏蝦猴技術捕抓牠們的時候,心中所想的也祇不過是能夠求得溫飽而已,抓蝦猴和捕抓其他漁獲並沒有差別。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當老饕把蝦猴當作珍饈的時候,除了生命價值和慈悲因素可以被探討之外,其實也提供另外一個思維,畢竟再多的蝦猴也禁不起這種大規模捕抓,尤其工業廢水流入海裡所造成的污染環境,更是蝦猴自然生態的另一大浩劫!

從蝦猴的命運可以發現,所有物種和生物的存在與演變,有時候也代表著幾許無奈,天下萬物共生共容應該是一個需要被尊重的大前提,而不是以「竭澤而漁」的方式一網打盡。

如果饕客和人類也明白蝦猴也有尊嚴時,人們從美麗海灘走過偶爾與蝦猴相遇,那將會是一個令人動容的畫面,而且在看待蝦猴命運之餘,才不會覺得牠們的悲歌一直在海邊低吟不止……

NO.61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49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