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6-10-11

追求卓越的省思:大學教育的核心價值

�高熏芳(教育學院院長)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國際間知識經濟的 競爭高度仰賴大學教育,而追求高等教育的卓越化,早為世界先進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主流。我國教育部「學術卓越」、「五年五百億」、「教學卓越」等計畫驅駛大學校院紛紛投入相關的競爭。

追求卓越的過程中,許多學校不免以「世界之最」哈佛大學為學習的對象,本校94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也特別針對該校歷史、現況與展望進行探討,了解其特殊的「體質」與「資源」條件,並且研議如何整合本校資源,發展優勢與競爭力。本校在本學年度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的獎助,顯見過去辦學的績效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都獲得高度的肯定,本校儼然已邁入卓越的境界,攻佔卓越的灘頭堡。如果說我們在追求卓越的歷程中以哈佛為師,我們在獲得卓越之後更應反思以哈佛為戒,隨時自我提醒砥礪,避免陷入卓越的迷思。

Harry Lewis任教哈佛大學資訊科學系32年,並且兼任文理學院院長長達8年,負責大學部學生入學、課程與教學、獎助、學生事務以及體育教育的政策。Lewis在《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乙書中嚴厲指責哈佛這個研究型大學,在追求學術卓越的歷程中忽視大學設立的宗旨與教育目標,以致學校淪為市場化的商業機構,只求「客戶滿意」而忘了「教育目的」,只求「品牌授予」而忘了「知識之城」,只求學生的「工作與成績」而忘了他們的「心智與靈魂」,只求學生是否「聰明」而忘了他們是否有「智慧」,只求學生是否「成長」而忘了他們是否「成人」。以上的缺失具體反映在「課程目標的設定與教學內容的規劃」、「專業系所與通識核心課程針對品格與公民教育的整合」、「學生學習機會的提供與學習方式的設計」以及「教師對於學生學業指導與品格輔導的投入」等面向。

看看別人,反思自己,本次會議中可以自問以下的問題:

1. 大學課程的規劃究竟應該如何回應社會的教育需要,並且兼顧教師的專業以及學生的發展?

2. 大學通識核心課程與專業課程究竟應該如何整合,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3. 大學除了課堂性課程外,尚需提供哪些非課堂性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品格及公民素養?

4. 大學教師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壓力下,如何兼顧學生的學業指導與品格輔導?

雖然在不同的時空下對於「卓越」一詞有不同的解讀,但仍不可忘記大學教育的中心思想與核心價值──服務人群,服務社會,改造世界,以及對於大學生的教育責任──品格及公民教育。

本人認為本校「超越卓越」(Excellence with a Soul)可以朝向深耕「品格及公民教育」的核心價值,謹提出「The 5 P’s of Possibility」的可能作為及其圖像說明如下:

People──教職員工與家長及社區人士的自我期許,建立身教與言教典範

Policy──檢討或重建相關法規與措施,形塑關懷之校園文化

Program──深化整合大學核心課程與專業課程,改進教學方法與評量準則

Process──整合學生課外輔導與學業指導,促進全人發展

Place──佈置或經營相關環境設施,引導學生合宜行為規範

NO.65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0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9-20 20:25:09
  • 線上人數: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