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6-12-25

改變學習態度 邁向卓越化

根據《高教簡訊》188期的報導,教育部調查一般大專院校94學年度第二學期因成績不及格而退學人數,各校日間部平均退學率為1.04%,進修學士班的平均退學率為1.30%;而淡江大學在日間部與進學班分別以1.90%與1.79%高於平均值,尤其日間部退學率僅僅低於文化、真理、大同、大葉四校。對於淡江的師生而言,高退學率究竟代表了甚麼意義?

一般來說,因成績不及格而招致退學的情況有二:不是通過門檻定得高,就是學生學習過於鬆懈。在接受調查的58所院校中,淡江的退學規定應屬於中間合理型,一則較連續兩次1/2 不及格退學,甚至連續兩次2/3不及格退學為嚴格,期使學生採取積極的讀書態度;亦較單學期1/2學分不及格退學之規定有彈性,且具有警惕作用,表現不佳的同學也有機會尋求協助,修正讀書方式,如此採取中道的退學率政策,恰為本校追求學習卓越的手段。若是上述規定尚稱合理的前提成立,那麼,淡江學生的學習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傳統士大夫的價值體系,並未藉著大學的廣設而有所改變,反而將面對升學主義的時間延長,由原先的高中、大學的競爭,擴展到研究所碩、博士的戰場。面對不停的擠壓、僵化的求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觀念,自然有所偏差。而淡江學生們亦面對著相同的挑戰與窘境。外界對淡江學生的看法總是:夠聰明,但是貪玩、不夠用功,這樣的認知與事實並沒有太大的落差;但是,智商的高低並非檢視成就優劣的唯一指標,主動學習的態度才是成功學習的關鍵。若不能清楚認識自我的學習目的,瞭解自己的能力所在,面對變化快速的社會變遷,多元能力的學習需求,想要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必然是困難重重。

一般認知下的大學生,應該是自主性較高,自我動機較強,逐漸開始適應社會化的新鮮人。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樂觀。以台灣學生而言,從一貫制式化的升學導向的教導模式,進入一個亟需自我管理、自我探索的學習環境,所面臨的徬徨疑惑與不適應,若不能施以適當的輔導、導正觀念,對於大學生涯的學習歷程,乃至於日後對新知的汲取與整理,甚或是自信心的建立,都有深遠的影響。

「優秀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大學生能夠自覺有學習困難、願意接受諮詢或輔導,是一個提升自我學習層次所必需面對的過程,而非傳統印象中,不夠聰明或是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專利;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習策略、健康的學習態度,是每一個期望成功學習的大學生必要的自我裝備。

高退學率所代表的意義究竟是甚麼?從行政層面來看,沒有學校樂意被貼上退學率高的標籤。然而,若對教育理念做更深層的反思,高退學率所發出的警訊仍可以是正面的提醒:教師在教學上的投入與否、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能力、乃至於行政體系資源與設備的配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淡江大學本著培育人才的理念,整合教學、學習與行政資源的教育願景,於今年8月,成立了「學習與教學中心」。其目的,就是要將教學與學習重新作連結,讓教師與學生審視自己的角色,在交流與省思中面對衝擊與挑戰;當師生都重視「Not just do the things right, but 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退學率降低是必然的趨勢,而退學率的高低將不再成為討論的重點。

NO.66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