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7-05-14

考與不考之間

█文/涵妃子 圖/李嘉瑩

「你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

我身邊有許多學弟妹開始在「該報補習班」的二、三月焦慮起來,成績不錯亦或是頗有成果的學弟妹,或許會更早一些--在「推甄」的11、12月。她們透過打電話、MSN或是E-mail的方式詢問我:「該不該唸研究所?」、「研究所考試該怎麼準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試試看」以及「研究所到底在唸些什麼?」

是真的有志於學術研究的過程,還是服膺於台灣社會所強調「一紙文憑」?是對該領域具有極大熱忱和認真考量後的個人意志,抑或只是高等教育已氾濫到逼得學生必須用更高的學歷強調個人優異?

但真正的個體差異是研究所兩年到三年就能突顯、甚至迸發出來的嗎?在許多研究所考試以及報名前的詢問背後,我看見許多同學們最大的問題: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是找尋一個支持自我繼續升學的理由。

台灣許多學生習慣被安排好的世界,小時候被安排學鋼琴陶冶身心、國中的時候被安排進A班或B班考高中、高中的時候一天廿四小時被學校安排得毫不浪費--幾點自修、幾點小考、幾點洗澡、幾點晚自習,大學的時候,總算沒有人來安排你的時間與精力了,一切開始毫無頭緒。於是四處詢問、無所適從,證件掉了四處問、要考什麼系所上PTT問、先考試還是先就業問學長姐、連報幾間都要尋求親朋好友的意見……但,你如何確定別人的經驗和方法適用於你的背景?你怎能將自己的人生由半生不熟的朋友為你做決定?

不甚喜愛唸書就先工作,薪水高不高是看能力不盡看學歷;不要看大家考就跟著考,評估一下未來理想職業是否真需要兩年學術研究的過程?考研究所在今天變成一種學生運動,真正有志於此的不在此列,但更多的是拖延戰術或藉口:「不想當兵就先延畢考研究所」、「不知道出社會要做什麼就先考研究所」、「出去找不到工作所以回來考研究所」、「大家一起考比較有伴」、「先考考看再說」。

我身邊不乏有志於當教授的同學,但也有許多心存僥倖、抱持「先讀讀看、得過且過、混個文憑」的實例,這麼做其實是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出社會工作並不可怕,考研究所也並不艱難,可怕的是永遠抱持著這樣的態度過生活--缺乏獨立思考與做決定的能力,難以釐清自己的所學與需要,抱持輕率隨意的態度矇混過關,到下個階段又陷入無限迴圈當中。

在此分享一篇清大動機系彭明輝教授在網路上流傳的文章給大家,其中一段話是這樣的:「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得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與所有猶豫是否考研究所的學弟妹們分享,也與考生們一同勉勵,希望大家都能用心發掘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

NO.67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5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