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7-05-21

大學生的生涯輔導與就業力培養

近年來,高等教育學府大幅擴增,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節節高漲;偏偏經濟環境不佳,全職工作減少,引起社會大眾及畢業生的緊張,職業生活與個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價值感、意義感有重大的關聯,畢業生莫不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然而,找到職業並不表示可以就此安然,根據青輔會(2006)針對91年度大學畢業生所做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發現畢業生中有四成五有轉換工作的經驗,而且轉換期平均不滿一年(0.93年),這樣的轉換頻繁會對薪資產生不利的影響,其中蘊含適應職場困難的訊息。此外約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在職場有學用不符的感嘆,而企業雇主有30%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感到不滿意。

回觀大學教育時期,根據高等教育資料庫92、94學年的大學生調查,發現:約有五成以上的大一學生不確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有三成五認為就讀的科系不合,約有1/4的人想轉系,大三學生的情況也相差無幾。青輔會(2006)做95學年大學應屆畢業生調查,發現有四成的畢業生認為當年選錯科系。由此可見,自我探索不足、生涯選擇不明的問題會延伸到畢業乃至職涯中。大學生的生涯選擇關乎個人未來發展,也關乎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幫助大學生生涯定向,選所適、擇所愛,乃當今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從生涯發展來看,個人自少時起需要藉由多方面的探索瞭解自己的特質、興趣,並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建構生涯自我概念並立定生涯(科系)目標。其次,個人在選擇職業時,必須對工作世界有相當的探索與了解,才能配合生涯自我概念做出適配的抉擇。在這歷程中,個人與工作世界都在不斷的變動,需要充實各項知識與就業才能、培養就業的品格,方可承擔未來的挑戰。

青輔會調查在職的大專畢業生及企業雇主,雙方一致認為最重要的核心就業力技能有八項:良好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術、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團隊合作能力、基礎電腦應用技能、發掘及解決問題能力。其中有三項是大專畢業生自認為具備良好而雇主不以為然,雇主認為高等教育應加強培養的是:穩定度與抗壓性、專業知識與技術、發掘及解決問題能力等。

學校協助學生培養核心就業力,涉及非常多層面的工作。首先,學校需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向與學習面向,提供多元的嘗試機會,使其有自覺並勇於探索自己的性向、興趣與限制,以便能選擇適性的科系,如是學生才較有學習動機與學習熱情。目前近半數新生未經高中階段的自我探索就順從父母師長的決定,使學習成為痛苦的來源,實非吾人所樂見。教育部鼓勵各校實施延後分流政策,再強化選課輔導功能,乃切合事實與需求之議,目前學校至少應提供更具彈性的修課與轉系措施來幫助學生。

專業知識與技術培養有賴學系課程及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學教中心可以協助學生澄清適應問題以及對自我的困惑。社團活動可以讓學生發揮領導力,學習合作、服從、付出,都有助於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

NO.67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5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