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7-06-25

《心靈卓越的第四波》堅守變動社會不變的價值

�教育學院院長高熏芳

Clark Kerr在其1963年第一版之「大學的功能」中提及大學的幾個「固有的疾病」(inherent diseases),包含:政府政策過度影響大學的發展、科技與人文領域的學術鴻溝加劇、研究與服務重於大學生教學、經費與數字的獎勵製造教授階級、以及提倡只以金錢為考量的管理模式等。以上的疾病肇因於社會變遷、科技發展、經濟競爭、政治變革,以及全球環境的變動。四十多年後的今日,放眼世界,近觀台灣,檢視淡江,這些問題是否仍然存在?或是已獲得解決?還是更趨惡化?本校又面臨哪些挑戰?我們又該以何種心境來面對?

張創辦人提出S形曲線與第二曲線、J曲線與變革阻力、馬太效應與重點系所、動物園熊貓現象與禮聘大師、豐富人生茁長者及自覺性進化等理念,為本校在追求學術卓越的過程中,建立理論架構與應用模式。所謂的「有自覺」是指「不是盲目」而是「有所選擇及創造」;所謂的「茁長」則是指「超越只求自我生存」而「塑造未來社會」的能量。個人認為此時此刻校內同仁更應共同期許「做個有自覺的茁長者」,以在變動的挑戰中堅守大學教育不變的價值。

張創辦人在前述文章就開宗明義地指出,人類的生命有限,宇宙間的知識無窮,而「教育」的使命就是「累積人類有限的生命,探詢並開創宇宙無窮的知識,以凝聚為人類薪傳的智慧」。前Princeton大學校長Harold T. Shapiro更在其「追求更大的教育目的:高等教育與社會」書中強調,雖然公立與私立大學有其不同的屬性或限制,但都應持續參與建構更為美好的「人類共同的未來」。本校雖然為私立學校,但大學應有的功能仍為我們的「核心志業」,培養優秀專業人才以及孕育良好公民仍是社會大眾付託給我們的責任。而這樣的任務需要校園內的每一個「關鍵角色」(key player)── 行政主管、教師、職員及學生的「勇氣」、「承諾」與「選擇」。因為,挑戰與要求來自四面八方,眾人在忙於準備與回應的同時,很容易就落入為求「效率」而忽略「效能」,只重「數量」而忘卻「素質」,只論「企業管理」而不顧「企業倫理」之「求生存」的框架中;或因「眾聲喧嘩」的雜音,而忘記聆聽知識份子自我內在的警醒;甚至無法抵擋混亂的社會狂流,而淪為複製錯誤價值的「訓練工廠」或「盲目的鐘錶匠」。

自覺的茁長是一個發展性的歷程,不但包含自我認知、設定目標、自我學習、自我監控、以及自我評鑑與改進等理性技術的學習,也需要包含哲學思辨、定位澄清、價值堅持等感性思維的對話。大學本質的屬性是「關照」(Caring),而做法的屬性則是「學習」,自覺的茁長歷程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包容,也需要彼此的扶持與鼓勵。本校張校長特別提示今年為淡江的「學習年」,在此期盼校園內行政主管、教師、職員及學生能共同建構「學習社群」,以追求蘊涵淡江心靈的學術卓越。

NO.683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8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