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8-05-05

馬英九準總統「台灣向前行請益之旅 」

編者按:馬英九準總統「台灣向前行請益之旅」於4月26日上午9時30分在台北市新生南路福華文教會館舉行「北區教育座談會」。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受邀參加,張創辦人乃根據最近教育部新發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私立學校法修正案新聞稿對「該法案的通過,除代表過去主管機關對私立學校嚴密且瑣碎的監督型態即將成為歷史外,更意味著未來私立學校應積極思考自身定位,建立學校整體發展機制,以發揮其特色」提出建言。這也是針對座談會討論題綱五:「對未來新政府施政之期待與建言為何?」發言,獲得與會學者認同。全文如下:

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目標。就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Continuity)觀念來看,高等教育的功能及核心價值包含了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歷史傳承(historical legacy)和機構任務(institutional mis-sions),較保守,講傳統。就不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觀念來看,它包含了現代需求(modern imperatives)、市場機伶(market smart)和未來情境(future scenarios),講創新,重科技未來。我們處身於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科技快速的發展以及各個層面推動全球化的趨勢,也帶動了高等教育體系的重整與再定位。大學的傳統價值與功能也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而必須做局部或整體的改變。大學除了負有傳承歷史、文化及社會責任外,還需滿足市場需求。而處身於高等教育全球化及普及化的潮流中,大學面臨的考驗是追求學術卓越的問題。追求學術卓越則需爭取和保有眾多優秀研究人才,又非雄厚的經費資源不能辦,於是高等教育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產生,使得台灣的高教陷入春秋戰國時代,強者恆強,能爭取較多的教育經費,弱者則面臨合併或退場機制。

我們的教育部推出五年五百億教育經費,試圖扶植某些大學達到學術卓越,成為世界一流的學府。目前來看,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政策,但就全球高等教育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五年五百億只是「杯水車薪」。要讓國內頂尖大學擠身於世界一流大學之林是對不夠的,還不如將五百億用來做紮根的工作,改善國民教育的軟硬體設備、師資、課程。對高等教育而言,基本的作法是教育部應該在教育政策上全面鬆綁(de-regulation)才能讓台灣的高等教育有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利用民間的經濟力量和資源來支持高教的發展,遠勝過五年五百億的計劃多多。台灣的高等教育近年來受到教育部嚴格管制,對於學系所的設立、招生、學費以及學校經營理念,綁手綁腳,使得台灣的大學產生高度的趨同化(isomorphism),以致於無法發展各學校自己的特色,逐漸使各校在治校理念上失去信心,徒使升學主義更趨嚴重,在台灣高等教育已進入知識產業經濟的時代(PSKI: Postsecondary Knowledge Industry)我們的大學如何與其他國家的大學競爭呢?

每個大學都應該有他自己的使命導向(mission- orient-ed)、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學校自治(uni-versity autonomy)、學校多樣特色(diversity)、卓越品質(excellent quality)、文化和歷史傳承(culture and legacy)、外卡效應(wild card effects),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藍海雙贏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以及企業組織管理(entrepreneurial governance)的推展下才能發揮所長與國際一流大學一爭長短,以達到學術卓越的目標。高等教育鬆綁政策不只對台灣高教未來發展的影響深遠,且將促進中小學教育的改革,開啟台灣教育的新紀元。

每一個時代都是變革的時代,對於未來會有什麼變化,我們不能確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與現在不同。我們現在只要為未來做好準備,把高教鬆綁,恢復失去的信心,使各學校能無拘束地充分發揮其建校理念及特質,為自己的學校建立特色,塑造一個理想未來情境,並努力使其成為可能,這是教育當局應該採取的政策,也是馬總統上任後對高等教育政策上的新思維。

NO.71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6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