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9-05-25

外卡效應在淡江─航太系:整合應用高科技理論 UAV實作飛出國際水準

航太系國內外優秀校友名單請點選右下角"檔案下載"處

文�莊雅婷、陳宛琳、翁浩原

引言

本校航太系成立於民國61年,為民間最早成立航太系之大學,歷史悠久,至今37年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學生,其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無人飛行載具實驗室,多年來屢在台灣無人飛機設計競賽中獲獎,2000年以ASTA獲第一名;2005年以Albatross獲第一名;今年則以Su-Shuang甫獲視距外組第二名,展現航太系培育學生實作的亮眼成果。

系主任王怡仁

航太系成立37年,期間分為三大時期,在草創期,以培育軍方航空人才為主;航空起飛期,國內正在研發IDF經國號自主性防禦戰機,航太系即乘勢而起,至今日多元化發展期,有鑑於航太產業為一國之火車頭工業,屬於高科技上游技術,因此,一旦上游技術成熟,必能帶動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培育航太級人才的重要性。而航太系更於77年在前學術副校長馮朝剛任航太系系主任時,決定增班,不僅師資增加,系友也因此倍增,而系友深植於航太、電子等各產業,擔任中高階主管,也成為學弟妹就業的一大助益,至今畢業系友已超過2千多位,他們在各領域,包括航空界、國防界、教育界及民生科技產業等領域,皆有不錯的表現。

8年前,航太系即預見電子、電機將成為主流產業,於是設立電工、電子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學習的多元興趣,其校友就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年航太系系友多人跨足電子、電機及資訊產業等,畢業系友朝多元方向發展,這便是8年前所做之課程改革時所預見的未來。而現今航太系更結合綠能產業,期能培養未來具有環境關懷之航太級人才。

課程培養航太級專才

航太系的課程,除基礎數理及核心課程規劃外,還有航太本科專業課程。在航太專業課程,偏重於理論課程,將航太工程的熱流、材料與固力及自動控制三大領域列為必修,包括空氣動力學、飛具結構學、航空發動機、飛具設計、飛行力學、太空力學、火箭工程等課程,學生對於理論課程專精程度,牽涉未來設計整架飛機的安全問題,因此,教師對於必修科目的訓練非常重視,一學期不包括期中、期末考,有8至12次的小考,可說是週週考試,因為唯有讓學生扎實學習,才能培養出「航太級專才」(即意謂航太系學生在學時期,培養學生建立整合觀念與處事謹慎細心的態度。)除此之外,航太系非常注重學習倫理,由學長姐帶領,讓新生了解每個老師的上課規定,並尊重其他同學的上課權益。經過這4年的塑造,就業時,更容易配合各公司的內部規定,適應產界情況,與業界接軌。

師資領域全方位積極促成產學合作

航太系教師專長涵蓋國內外所有航空、太空領域,以提供學生全方位的教育。早期因為很少航空領域的人才,所以師資大部分是從軍事單位調派兼任。目前14位專任教師均為博士,其中2位為國內專業博士,其他12位皆為國外專業博士。其研究範疇包括熱流、固力及控制三大領域,並就其擅長領域,積極尋找與業界產學的合作機會,例如:副教授田豐擅長領域為最佳控制、強健控制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半主動式運載設備之被動避震與主動控制機構的研究」、助理教授蕭富元擅長自動控制領域,與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旋翼型UAV之影像導引的自主飛行控制」、副教授李世鳴專長為熱傳學、熱力及燃燒學,與勝光科技公司合作「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熱流場設計與性能探討之研究」等,教師能與業界交換研究的專業知能之外,參與研究的學生除將理論學以致用,也能更了解產業的脈動。

學術論文展研究實力

航太系與兩岸航空太空學術業交流頻繁,於1995年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航空太空學術研討會」,因而築起兩岸航太大學學術之間的橋樑,並於2001、2006年陸續舉辦第三屆及第五屆「海峽兩岸航空太空學術研討會」。會議中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多所大學一同發表學術論文,並藉此機會讓兩岸碩士生更進一步的了解與交流。2008年12月,航太系與國科會工程科技中心、中華民國航太學會聯合主辦「中華民國航空太空學會第50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主題為「綠色能源與航太產業之應用」,與會者包括台大、清大、交大等近300名國內大學學者及產官學者齊聚一堂,航太系師生不僅可藉此會議與相關領域學者相互切磋、學習,也可將其研究成果與業界人士合作,會中共發表170餘篇論文,其中本校航太系的教師共發表了25篇論文,顯示學術研究實力之堅強。

暑期實習與工廠實習有助實務體驗

在實務訓練上,航太系將暑期實習列為必修課程,長榮、華航、航太小組、漢翔公司或其他民營公司都可能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以漢翔公司為例,它為國內飛機製造知名公司,學生進入實習將有助於實務上的培養。

另外,航太系也會舉辦參訪活動,每兩年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訪,例如,今年暑假將有到南航的參訪的活動,北航與南航是大陸兩大重點航空學校,不僅擁有工廠,也生產飛機銷售至業界,如北航生產UAV直升機,及南航製作靶機,皆為值得仿效的對象,每到報名期間,學生參與意願都相當高。96年赴北航的航太碩二張明宇表示,當時參訪的經驗,拓展其國際視野,看到大陸學生潛心用功,激發他努力向學的決心,回台後更加醉心於求知。另外,至國科會太空計畫中心參訪,則使學生可實際觀看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與技術,皆有助於學生實務上的學習。

UAV實驗室培育具國際水準人才

UAV無人飛行載具,為現今航太潮流,運用範圍也相當廣,如軍事上、偵察或民用上皆有其價值,而航太系的無人飛行載具實驗室,在國內享有盛名,屢於各項競賽中拿到良好的成績,1999年以Whale獲第二名;2000年以ASTA獲第一名;2004年以Grampus獲最佳製造獎;2005年以Albatross獲第一名、最佳製造獎及最佳報告獎;2006年以Pegasus獲第二名;今年更於2009台灣無人飛機設計競賽中獲全國競賽第2名,指導教師為全國UAV相關研究權威副教授馬德明,參與的學生除研究生,主力為大二、大三的學生,大一升大二的同學透過一系列嚴謹的考核過程,進入UAV實驗室,成為設計飛機的成員,親手製作出一架無人飛行飛機,讓夢想起飛。航太碩三陳沛仲,於去年至日本東海大學擔任交換學生,與當地學生交換學習心得。其多年研究無人飛行載具的傑出表現,及帶領日本大學生畢業論文團隊進行專題研究經驗,顯示航太系UAV實驗室訓練之學生,皆具國際技術研究水準。

課外活動引發學習興趣

在航太週的活動裡,大一的新生會進行手擲機、水火箭比賽,手擲機常要將機身磨得又薄又平,這是最基礎的訓練,另外,水火箭牽涉到流體力學與熱力學等問題,這對學生而言,都是將理論轉換成實務的過程,藉由這些活動,除了習得飛機設計的實作,也引發同學對於理論課程的興趣。

全國航太相關科系運動聯誼於今年由本校航太系主辦,規畫各項球類競賽與策劃活動流程,這有助於同學處事經驗的訓練,儲存就業能量,讓學生不只是鑽研於專業課程上,對於舉辦活動與待人處事上,都更加得心應手。

校友憶當年

辛苦扎實的課程訓練邏輯解析能力

美國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

踏入淡江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導航空概念的簡又新老師,對航空作全盤性介紹。也非常感動於簡老師在身兼公職及教師的情況下,仍非常用心教學,他上課幽默風趣,也讓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宋榕敏老師,是當時的班導師,在我們大二課程壓力大及適應不良的情況下,提醒我們要對未來做生涯規畫,無論是就業或出國深造都須提早準備。當時求學的印象,只有「辛苦」兩字,二、三年級的工程數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等扎實的課程訓練,還有不斷地小考,也讓我沉浸於書本中,現在回想起來,這些訓練數學、物理等基礎的邏輯思考上,幫助我在看待事物上的解析能力,與他人相較的確精準許多。

目前在聯邦快遞工作,雖脫離航空系的本行,但快遞業以飛機為運送工具,所須具備航空的知識,讓我更易了解飛機的基本狀況,如裝載安全規範或與飛機修護單位的人員溝通,都幫助我更深入該工作中。在學生時代,若能一點一滴的累積自己的實力,不要放棄其他有興趣的領域,培養第二專長,可養成以多元角度看待事情的態度。

教師心路歷程分享使同學嚮往留學

百家班餐飲(股)公司董事長許益欽

航空系四年的栽培,在邏輯及統合能力的養成,幫助我創業之路更順利。回想在學時期,因為工科的背景,扎實的數理科目訓練,培養我邏輯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不斷地try,直到發現適合的方式為止,而以原文書上課,加強我的英文閱讀能力,這些對我再進修MBA學位及進入職場工作時,對於商業數字的處理比別人更加輕鬆,閱讀英文書籍的速度也更快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簡又新,「如果說他傳授的專業知識達80分,我認為他讓學生們吸收了100分!」他以貼近生活的例子,講解艱澀難懂的理論,將理論的文字生動地呈現,加上Case Study的教學,且氣氛輕鬆的上課方式,激發我的求知欲望,使得全體同學更投入於課程之中。簡又新老師是位亦師亦友的良師,平常會在課堂上分享其國外唸書的心路歷程,讓同學更加嚮往留學生涯。建議大學生可以多打工參與社會,不要受困於象牙塔中,光會理論是不夠的,多聽多學習,才能學以致用。

多元學習方式培養創新觀念

漢翔航空公司副總經理林南助

大學生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要有創新的觀念,將所學加以思考後活化應用,在淡江的學習亦是如此,如:「航空儀表學」這堂課,回想起來真的很有趣!系上請來遠東航空總工程師來教授課程,除了讓我理解航空儀表的原理、用途及其重要性外,老師更拿出真的空速表讓我們實際接觸,使課程不僅是理論,更活用於實務。另外,系上也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式,像實驗室有一架真實的飛機,供學生操作應用,而系上在暑假更提供學生前往空軍機械學校的實習機會,增加不少職場上的實戰經驗。大學四年的理論與實務,使得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設計IDF的航空電子系統(俗稱的經國號戰機),而航太系四年的培育,尤其是航空電子方面,因當時其他學校航太系的課程偏重飛機系統設計,唯有淡江著重在航空電子,這對我在工作上十分有助益。回想當時的我曾擔任系學會體育組長,讓我了解到與人溝通的重要性,因此大學時期應培養好的溝通能力,對日後工作有莫大的幫助。

教師廣博授課內容深植國際觀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伯明罕分校機械系研究教授施明信

起初想成為一位飛行員,受限於視力未能如願,但仍進入航太系就讀。回想在學時期,在航太系課程中,較有興趣的是氣體動力、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或偏向物理相關的課程。而教氣體動力的簡又新老師,由於接觸航太相關產業,可與學生分享的經驗相當豐富,是位授課內容層面廣博的教師,在當時資訊匱乏的時代,甚至邀請國外的學者來課堂演說,這樣的授課內容的確帶給學生不少國際觀。此外,簡來成老師,雖然他出差或出國,都需調課,但同樣的,也帶給我們放眼世界的視野與觀點。大學時期我並非十分用功,但當我在大三的暑假,下定決心要出國深造,便開始用心讀英文,準備相關課業,當時為了學英文,將西洋電影的對白錄進錄音帶,並反覆不斷的聆聽。回想起來,若回到大學時代,一定會更用心學習。專業領域在工科的學弟妹,以我的經驗建議應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台灣並不十分重視航空或太空工業,但美國相關行業都十分穩定,可供發展。

教師按部就班耐心引導學生學習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副教授何慶雄

淡江是個很有學術創意的學校,如:未來學,即走在學術的前端。回想大學求學時期,深受兩位老師的影響,其中胡業傳老師,是位能夠引導學生學業的良師,雖然教學一板一眼,但按部就班的方式,緊盯學生的功課,在當時是新鮮人的我們,有這樣耐心教育學生的老師,十分難得可貴。另外簡又新老師,他的國外留學經驗分享,讓我們對於留學,憧憬不已。他在課堂上分享在國外做研究的點點滴滴,並說明航太科技在美國有更深入的專業研究,使我心生嚮往,繼續到國外深造。

我認為在學時期,除了專心學業外,閒暇的時間要閱讀些科學類讀物,記得當時就曾讀過相關「鳥為何能飛翔呢?」的書籍,不但可培養專業知識,也較能實際想像理論。

良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教授工程學科

安信建築經理(股)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承政

記得當時,航太系多位老師是來自工研院或航空發展處的學者,其中當時的系主任蔡振鵬與簡又新老師是用心教學的老師,尤以簡又新是我見過唯一能把工程學科,講解得十分活潑生動的老師,也因曾任工學院院長和政府官員,見多識廣,可將課程結合生活,加強學生的吸收力。在理工領域的訓練之下,使我邏輯與數學的能力,具有相當的水準。邏輯可以用來推理,而數理能力,使我更能解讀職場上的財務數據,畢竟這些都需要數學的知識與能力。在淡江學到的就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往後的生活裡,使我受用無窮,還有做任何事情都保持熱忱。相信淡江學風的自由多元,可使學生培養開闊的胸襟,容納多元知識並廣泛閱讀,踏入社會後成為有良好人際關係的淡江人。

"附加檔案:"

NO.753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306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