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9-08-08

淡江什麼人才都有 掌握學習的機會

吳茂昆物理系校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從小在花蓮長大,小學臨近秀姑巒溪,中學到花蓮高中也是向著太平洋,天天看著大海的成長背景,讓我的為人處事變得比較隨興自在。到淡江後,校園同樣也是依山傍水,在大屯山、觀音山和淡海環繞下,更能培養出開闊的胸襟。記得當時外宿住在水源街,後山都是春耕秋收的田地,沒有房子林立,往裡頭走還會經過一片相思林,常與三五好友相約散步談心。

在淡江生活的六年當中,很重要的回憶來自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從花蓮來台北求學,所學的領域不盡相同,我藉此接觸到其他領域的知識。學弟妹們,絕對不要只侷限在本科系上,「什麼人才都有」是淡江的特色,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多學、多看本科以外的事物,基本素養自然會變得豐富,看多了,眼界也就廣了。

淡江系所多,人才濟濟,資源更是豐富,學校像一個小型社會,而且在這個階段,同學沒有利害關係,純粹地交心,在相處的過程中互相成長,從中培養生活教育,對未來都會有很大的助益。這是大學可以提供的資源,重要的是必須懂得把握,掌握這四年學習的機會。

就我的觀察分析,現今台灣孩子能讀到大學,資質都不會差太多,只是也許有些人比較會考試,能在短短一小時內展現能力,有些則是慢工出巧匠,只要多給一些時間,他同樣能做得很好。所以切勿輕易覺得事情違背自己設立的目標,更不要自暴自棄。

以我為例,大學時認真讀書,便打下深厚的基礎,畢業那一年,淡江剛好成立物理所,又聘請許多留學教授回來教書,讓我決定把握良機報考。當兵退伍後,又出國留學深造,才確立走上研究這條路。其實以前根本沒想過會有今天的成就,以為能當老師教書就很不錯了,但是求學時光抓住的禮物,竟為我開創了一條康莊大道。不論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什麼,都當作是一種必經的歷練,學著接受它,在路途中,看到什麼就抓什麼,不斷地努力學習,自然會有一條軌跡讓你循著邁步前進。(文�陳思蓓整理、攝影�洪翎凱)

NO.75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6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6 10:40:05
  • 線上人數:2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