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4-01-05

愛地球,做環保

「我記憶中的這裡很美,如今這裡沒有了鮮花……。」在現今這個經濟蓬勃發展的社會,人們往往只關心自身的利益,卻忘了這些高度工業化下的產物在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同時,背後所犧牲的是我們怎麼也無法彌補的消失的美麗環境。

政府關心的是國庫收入夠不夠,會不會債留子孫,卻忘了想想垃圾處理的速度是否趕得上垃圾被製造的速度,會不會禍延後代;上班族在意的是節節高升的失業率是否有下降的趨勢,卻不擔心國人每天每人所製造的垃圾量是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學生怕的是考試來臨書卻還沒唸完,卻不怕有一天可能樹都沒了,連紙也無法製作。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科技發達所帶來的便利,卻忘了地球只有一個,社會不斷的在進步,科技也日新月異,諷刺的是環境卻不斷的在退步。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地球病了,卻沒察覺其實是人心病了,我們把垃圾的製造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把環境的污染納入工業化發達的指標之一……,是誰讓這個情形發生、存在,甚至合理化?不要說別人,就是你、就是我。現代人最嚴重的文明病之一其實是「自私」,因為自私讓我們不考慮別人,甚至不為自己的子孫著想,因為自私所可以昧著良心把廢物倒進原本清澈的河川裡,因為自私所以可以假裝空氣不是無色無味,因為自私所以遺忘大自然的恩惠。

近幾年來人們開始發現山河不再美麗,稀有動物絕跡的速度越來越快……,才發現我們對環境已經造成莫大的傷害,即時的挽救是否來得及沒有人敢給肯定的答案,但是遲來的覺醒總比永不覺醒來的好的多,像前陣子開始實施的自備購物袋政策與台北市實施年餘且頗有績效的垃圾不落地政策,都顯示台灣的綠色腳步有漸漸跟上世界的節奏。資源回收是最容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行為,不浪費就是做環保,且同時也是最有效的垃圾減量與再利用的方式之一,鼓勵國人多使用再生物品也是現在最需要大力推動的,良好的環保習慣是需要長期培養的,政府應有完善的規劃與配套措施,且環保知識的灌輸也需從小配合教育實施,才能將永續利用的關念深植於人心。環保工作永遠不嫌多,而且事先完備的積極規劃比事後的消極補救來得更重要。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每個人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應該讓地球的美好能夠永續發展,使後代子孫都能分享這美麗的星球。

NO.56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0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