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9-11-23

外卡效應在淡江-教心所栽培諮商師 輔導社會的心

文�黃雅雯、張靜怡、梁琮閔

「身為一位心理研究者,我要求學生達成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點,不能有跳躍性的思考,任何事情都必須有脈絡可尋,強調要有知識,不能只有常識。」教心所教授柯志恩為當初創所的所長,她表示,由於人心越來越空虛,無論是青少年問題或是社會上的其他問題,都跟心理相關,社會需要專業告訴他們解決辦法。「我們看到了社會的需求點,因應趨勢,才創立教心所。」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於民國91年成立,採教育心理與諮商輔導並重,提供各相關機關之專業服務為宗旨。課程規劃除奠基學生理論與實務基礎外,並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及演講活動,也邀請畢業學長姐回母校分享經驗,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的廣度。今年再度獲天下Cheers雜誌評選為2010年度教育類熱門系所,為教育類唯一入選之私立大學系所。

該所教師無論是在諮商或學校實務均擁有豐富的經驗,與社區、學校、各相關機構關係良好,不僅有助於產學交流與合作,更可擴展學生在見習、實習,及就業機會。而教師充分展現其個人專業長才,深受各界肯定。為強調學生學習品質,每位教師與學生互動密切,並與學生有固定約談時間,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論文寫作進度及品質。雖然目前畢業生人數不多,但在就業與報考諮商師證照錄取率均高,其中教師證照錄取率更是達100%,皆顯示教心所辦學績效優異。

打破教心與諮商的框架

為培育具有實踐與行動能力之教育心理與諮商專業人才,因此在專業訓練上,採教育心理及諮商輔導並重;課程的設計與規劃,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主要分成「心理學基礎課程」、「研究方法課程」、「專業課程」、「專業學習」及「論文寫作」等五類。其中在「專業課程」,規劃「諮商理論與實務」及「學習與輔導」的課程,除提供學生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應用之專業訓練外,另建構學生對於學習輔導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使學生得以印應證所學。另外為考量社會趨勢的需求,規劃「諮商議題」加強學生在諮商與學習輔導的實務應用。教心所所長李麗君表示,教心所對於社會的關照持續不斷,希望打破教育心理與諮商的框架,同學們能具多元觀點,關照不同族群、年齡層等對象,用積極多面向的角度,擔任助人角色。

專任教師皆具博士學位

教心所專任教師皆具博士學位,教授科目與個人學術研究領域相結合,分別在教育心理、學習策略、學習診斷與輔導、職場心理學、華人社會行為等領域均有豐富的專業展現。教師多元的教學及評量方式,符合學習需求,並透過導師晤談、e-mail、教學評鑑等多種方式確保學生充分了解課程內容,學生對教師之教學方式反映良好,至97學年度止,柯志恩、李麗君均曾獲本校教學優良教師。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觀,本學期新進助理教授林淑萍甫從國外回國,具有豐富的實務與研究經驗,提供學生更多元的資訊。

教學方式多元 演練實作雙管齊下

教學方面,該所教師授課方式依課程性質不同,採用各種不同教學方式,包括理論講述與討論、個案討論、錄影帶觀摩、實務示範與演練、實地觀察、上機操作等方式,使學生更深入了解課程內容。林淑萍表示,本學期她教授「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研究」,特別著重在實作方面的參與,因此她以三人為一小組,讓學生嘗試以諮商師、被諮商者,以及觀察者的角色,針對不同階段引發的狀況進行演練與討論,最後在課堂上做總整理。比起一般的課堂講授理論,實作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同學都說:「這樣的上課方式非常有幫助。」另外,她也請學生表演身心障礙者,讓他們親身體驗障礙者的身心情緒。

學習評量方式則包括紙筆測驗、小組專題、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課堂實作(如諮商演練)、課外實作(如校內外團體帶領、接案)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及授課方式。柯志恩說明,除了基本理論建構之外,「我很重視教學要作跨領域的結合,強調思考脈絡。」要求學生每次上課都要做一份報告,經過長久訓練之後,學生會思考事情時會有邏輯與主軸,這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亦師亦友 像一個大家庭

十分懷念求學時光的台北市諮商心理公會總幹事張雅雯說:「所上師生互動密切,談話像朋友一樣。」該所師生比例為9.1:1,如學生在學習、生活及生涯規劃等問題,所內提供多項輔導方式,包含校友返校交流、學長姐與學弟妹交流、所長約談、教師晤談時間以及慶生會等活動。另外更提供多元修課輔導,舉辦新生說明會、提供研究生手冊、所長個別約談、教師提供時間接受學生諮詢、學長姐制及校友經驗分享等藉以幫助學生修課輔導。李麗君指出,相較他校,本所學生人數較少,尤其學習領域與人際溝通相關,學習品質相對提升,加上師生關係互動良好,「本所就像一個大家庭。」

督導實習 體驗諮商同理心

李麗君指出:「學生要當諮商心理師就必須有實習經驗,驗證所學,讓理論與實務相結合。」該所學習的另一重點在於專業實習,於碩二開設「教育心理與諮商實習」課程,除了課堂外,每週需至實習單位實習至少6小時。碩三開設「心理與諮商專業實習」課程,學生在實習單位每週至少32小時的全職實習,並固定每週返校接受校內教師實習督導。該所每學年初舉辦實習成果報告及實習經驗分享座談,由學長姊或校友分享自身經驗,並鼓勵學弟妹。教師也會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實習相關事務之諮詢。另外,該所要求每位學生均具備被個別諮商的經驗,以具備未來擔任諮商心理師之同理心。

積極參與成長活動 專業加分

所內除了專業課程外,更提供多項專業成長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加強各項核心能力、課外知識與專業技能。因此規劃各樣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專題演講、座談、講座等。李麗君表示:「為使新生們能適應的更好,每年至少都會有一場迎新工作坊,使每位新生能儘快適應本所的規劃及制度。」除校內活動外,該所學生亦積極參與校外相關活動,如與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協辦「精神分析與兒童—家庭工作坊」、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協辦「性、性別與性侵害專業課程研討」等。該所學生在國內外學術活動參與方面亦積極主動,統計95學年度至97學年度止,平均每位學生三年內參與各項學術活動之次數近50次。

教學 研究 實務兼顧

教心所教師積極投入個人學術研究,每年固定申請國科會計畫及發表學術論文,柯志恩及助理教授韓貴香曾獲研究獎勵。柯志恩出版的學術性專書更曾獲得學術著作及教材出版與製作獎助。該所學生畢業時需至少發表一篇論文,其中,校友魏瑜雯的「後設認知技能涉入諮商員個案概念化過程研究」論文更榮獲中國輔導學會優秀碩士論文、校友張博雅的「親子三角關係與大學生親密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論文榮獲第一屆中租社會人文議題碩博論文競賽少年與家庭關係組優等獎。該所教師在諮商及學校實務經驗豐富,在教學及研究上均能兼顧實務。

除積極參與校內活動外,該所並進行各面向的社會服務。在產、官、學界社會服務中,該所教師也踴躍參與各項學術相關活動,包括支援學術社團之活動、受邀演講、擔任期刊編審、研討會評論、工作坊執行等,自95學年度至97學年度止,該所教師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共計55場,「專題演講、帶領工作坊」共73場,「產、官、學界服務」共計108場,其中「專題演講、帶領工作坊」及「產、官、學界服務」之活動更逐漸攀升。副教授楊明磊還擔任香港之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台灣分會會長,協助台灣華人性學家與國際華人合作;李麗君實地關懷偏遠地區弱勢低成就學生及進行學習輔導。教師們的社會服務內涵與其專業高度相關,深受社會團體的肯定。

"附加檔案:"

NO.76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94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1-03 09:11:03
  • 線上人數: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