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9-12-21

留學傳真:藝廊義工 市集尋寶 發現新荷蘭

文�王學寧(英文系系友)

「來到國外,見得多了,更要把自己放在低處。」這是我來到這裡最大的感受。每遇見一個不同國家的人,便發現自己的視野原來很窄;每走過一個新的城市,才發覺原來地球的另一端,有人是那麼生活的。

今年八月我來到荷蘭,開始我的留學生活,就讀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的藝術與古蹟系(Arts & Heritage: Management, Culture and Education),內容包含一切有關文化的主題,如博物館經營、藝術教育、文化行銷與文化政策。這些是我從大三以來一直想觸及的領域,我唸得很開心,喜歡小班制的討論方式,喜歡與來自18國不同語言、性格的同學討論文化。有時候我覺得光與他們相處就是一門有趣的文化課程了。

我記得來荷蘭之前,一位老師告訴我:「除了學習歐洲人的文化,也要展現你的文化給他們看。」直到現在,我都抱持這個想法面對歐洲的所見所聞。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及審美觀都和我們不同,我擷取我喜歡的部分,而將我不喜歡的留給他們。比如說,我喜歡他們對一個城市所抱持的遠見,不慌不忙,規劃出一個美麗並且永續的生活空間;台灣人還是太急,想著眼前的利益,但忘了走得從容,為未來多設想一些。但另一方面,我還是喜歡台灣的熱鬧,到了多晚都能機動的出外吃宵夜、去海邊散步。歐洲的店都比較早關門,人群也不密集,少了喧囂,但也多了些冷清。台灣人吵,但吵得溫暖、有人情。

我相信一個人的性格、想法都是由他身處的環境與遇見的人所塑造而來。我覺得很幸運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馬斯垂克相遇,我們從上課、閱讀、以及老師的話中學習,但更多時候,我們從彼此身上收穫。他們喜歡聽我說台灣、中國的文化與故事,我也喜歡和他們分享。有一次我上課講台灣的廟宇文化,提到了和月老求紅線的習俗。班上女同學們都說好想要一條呢!以前我們說文化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的多元與相異性。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在歐洲所感受到的是彼此融合與接納的重要性,更勝於劃分出彼此的不同。在一個逐漸疏離、冷漠的時代裡,找到彼此共有的人文價值顯得不易與珍貴。而在結交了許多外國朋友後,更是覺得人的情感是超越語言與文化差異的。

我想我迢迢千里來到這片新的土地,到頭來學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種開放的心胸。怎麼樣放下既有的價值標準不是容易的,所以我才認為來到國外,更要將自己放在低處,謙虛看待自己所不熟悉的事,世界終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除了在教室裡上課,系上還安排兩次文化之旅,全班一起去了柏林和布魯塞爾。學校除了支付車資、住宿及餐飲,旅程之中我們若是想另外拜訪計畫之外的景點,只要與文化沾上邊,學校也會補貼費用。這令我非常的驚訝,看得出這所學校的用心,他們認為除了書本中的理論,更要學習出走,親眼看見,吸收養分。我記得開學典禮那天,學院院長告訴台下的碩士生們:「learning is important; unlearning is also important.」意思是說拋開知識,靈活運用自己所看見的,是一個碩士生要學會的事。

學習之外,我喜歡去學校附近的社區藝廊當義工,一方面認識藝術家的作品,一方面也能和當地人聊天,認識當地生活。我也喜歡這裡的市集,每週都有好多不同的市集,兜售各類雜貨,像蔬果、鮮花、古董及二手衣物。我喜歡市集總是帶來驚喜,光是起司和火腿就好幾十種,我想我一年都嘗試不完。走在人來人往的攤位之間,我想起台灣的傳統市場,唯有融入在市井小民的生活中,才能看見他們生活的顏色。另外,我也去了不少地方旅行,馬斯垂克是一個可愛的古老小城,大部分建築都是古蹟,我有個朋友住的公寓就是棟三百年的老房子呢!他們對於保存古蹟真是習以為常,騎著腳踏車在城裡蹓躂,古色古香,相當愜意。馬斯垂克位於荷蘭南方,與比利時及德國相接,我喜歡這個吸引人的地理位置,去歐洲哪個國家都不算太遠,能說走就走,展開校園之外,我個人的小小冒險。

來到國外的目的不是學習別人,而是認識自己。藉由觀看他人,我看到自己的優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因為旅行,我看見家鄉。今天是我來到歐洲第120天,上週我買了第一支鬱金香,橘色的花,擺在我的窗邊,窗外的風景看久了也就熟悉。目前還不想家,但我開始懂得珍惜自己來自的地方。(照片�王學寧提供)

NO.77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0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20
  • 線上人數: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