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1-06-15

電機博士返鄉致力生態環保 蘭陽港邊築夢 林銀河訂做香格里拉

【記者陳維信專訪】蔚藍的晴空抹著薄雲,在被木麻黃圍繞的草澤水面緩緩漂過,太平洋吹來略帶鹹味的海風,一片片的白茅如波浪般此起彼落,幾座古舊的石板屋錯落在蘭陽平原南端臨海的漁村裡,揹著相機和望遠鏡,來回在濕地與社區拍攝一張張生態相片的人,就是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銀河。

目前任教於本校資訊軟體學系的林銀河,出生於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接任故鄉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近三年,整合社區、生態與文化,一步步建構出港邊生態社區,讓這個曾因人口嚴重外移、老化而逐漸衰退的傳統漁村,又逐漸恢復以往的活力,並在去年獲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第一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今年三月,再從行政會農委會的手中接過「十大經典農漁村」的殊榮。雖然社區是在他的帶領下才頻頻獲獎,但他仍謙虛地表示:「這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信念,無私地為地方付出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天資聰穎的林銀河,在求學的路途上十分順遂,一路唸到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博士。曾進入工研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工作,表現深獲肯定,被派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相關研究與學術交流;也曾任教於真理大學,並陸陸續續接下許多電子公司高薪委任的研發專案,然而,不停編寫電腦軟體的過程,卻像越纏越緊的緊箍咒,束縛著他的心靈,讓他漸感難熬、乏味,於是在深思熟慮後,他決定跳脫那煩悶的生活迴圈,回歸到孕育他生長的故鄉,並於去年到蘭陽校園任教,就近為家鄉推動生態社區。

電機博士與推動生態保育,或許乍看之下有些不相稱,但從小在山明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的林銀河,有著都市小孩無法體會的快樂童年,相較於長大後被俗事纏身,一股反璞歸真,想為故鄉奉獻的心就越殷切。他在任職工研院期間,就曾參與宜蘭鄉親為了反對火力發電廠設置的抗爭活動,之後並爭取設置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他彷彿聽到故鄉牽罟海螺的召喚聲,心中緩緩燃起一股保衛家鄉的使命感。

林銀河回到單純樸實的漁村,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方向,除了籌組「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也鼓吹保育自然生態並推廣文化教育。他娓娓道來:「由於長年住在外地,回到故鄉竟然有種重新認識的感覺。」

家裡的客廳看不到電視的蹤跡,小孩子放學後,便在鄉里到處串門子,整個港邊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到處可以聽到孩童嬉戲玩樂的笑聲,從林銀河和緩而肯定的語調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這個選擇的肯定與滿足。

林銀河也運用本身的電腦專業技術,設立功能齊全的「無尾港生態社區資訊網」,結合生態專家的觀察,建立鳥類、昆蟲和植物的數位典藏資料庫;目前更積極倡導所謂「One planet living」的觀點,例如透過在當地栽種有機蔬果,省下從國外進口蔬果的運輸過程中所需要額外耗費的資源。飲食愈吃愈簡單,生活愈過愈簡單,沒有冷氣、自己種菜,心靈卻愈來愈充實。從節能的簡單生活出發,推動結合生態保育與文化教育,希望能讓下一代懂得和自然做朋友,讓他們的身心靈獲得舒展,也讓他們培養願意付出心力來守護環境的意念。

林銀河常會利用蘭陽校園通識課程「在地社區實作」的時間,帶著同學認識充滿生命力的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由於蘭陽校園採用英式教學,師生需住校,相對的,輔導學生的時間就比較長,他說:「我早已把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由於和他們相處的時間長,讓我變得更有耐心去協助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學業或人生的課題,我都會盡可能地給予幫助。」林銀河之於學生,就如同自然之於人們,不求回報地給予豐富的生命涵養與智慧。

到了假日,林銀河總是會返鄉擔任導覽員,雖然行程滿檔,卻樂在其中。他希望能將經驗提供給其他鄉鎮或團體,讓台灣與世界環境保育的觀念接軌。當許多有錢人紛紛離開台灣,試圖尋找更好的居住地時,林銀河與港邊社區的鄉親們正以充滿希望的信念堅守家園,以革新和創意一同將家鄉打造成香格里拉。

NO.672 | 更新時間:2011-06-15 | 點閱:136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