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佳芸淡水校園報導】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於18日舉辦品德年相關講座「行善的實踐與理論基礎」座談會,由諮商輔導組組長胡延薇和通核中心助理教授王靈康主講,透過探討行善行為來引領參與者思索,進而產生新想法,讓結論不再是道德教條,而是開放多元的實踐。胡延薇表示,「在環境變遷下,許多新生議題在付諸行為前,可使用問答模式來釐清思緒、幫助決策,期盼藉此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行善的意義!」會中,胡延薇指出,從心理學來看,一說認為行善來自於基因,個體為維持種族生存而幫助其他個體,如象群中的母象會照顧非親生小象;另一說是社會給予的標準來影響個體決策,而還有一說是個體經衡量付出成本及預測結果後,再決定利他行為。
NO.908
| 更新時間:2013-10-28
| 點閱:109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