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17-03-23

【卓爾不群】臺北市市議員 李芳儒為原民發聲不關機

【記者盧逸峰專訪】「有請柯市長。」誠懇的語氣和宏亮的嗓音,在臺北市議會偌大的議場中傳開;在第十二屆第四次定期大會市政總質詢中,本校公共行政學系碩士校友、臺北市第十二屆平地原住民市議員李芳儒,向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局處首長提問原民政策。李芳儒說:「臺北市是臺灣的首善之都,更是政策推動標竿,一旦原民政策能在臺北市實施,其它縣市很快地也能跟進,期望未來,原住民文化的相關政策能在臺灣各縣市中普及。」

李芳儒以「每一位原住民,都是我們家人」的使命感,日以繼夜為臺北市的都市原住民族群爭取福利。從他為原住民的發聲中看到,推動成立臺北市原住民族會館、成立娜魯灣原住民族商場促進就業商機、提高原住民籍調解委員人數以保護原住民權益等多項政績;議會殿堂之外,李芳儒無時無刻關心原住民在臺北市的生活,他經營Line帳號、臉書帳戶、儘可能讓更多原住民知道他的個人手機號碼,以利隨時發布各項便民資訊;他也盡力地協助民眾解決低收入戶補助、租屋就業、財務糾紛、法律諮詢等服務,並尋找各界資源以利提供更多服務,他認為,「身為市議員,我必須體會每一位民眾面臨的困難,本著為民服務的心,為他們解決各種困難。」

李芳儒在擔任市議員工作之餘,進修本校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在公行系副教授黃一峯等教師們的指導下,鑽研臺北市原民會的定位問題,在母校的求學時光讓他感到獲益良多。他說明,「母校的課程能學以致用,充實了擔任民意代表所需的知識能量。」

李芳儒談到參選民意代表的契機,源自於曾連任四屆臺北市議員的父親李銀來;李銀來是臺北市第一位原住民籍議員,長年為原住民族爭取福祉,也促成北市府成立各縣市政府中第一個處理原住民事務的一級機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原本從事建築業與室內設計業的他,在父親屆齡退休之時,選擇接下父親的衣缽,克紹箕裘為臺北市的原住民盡一份心力。

他於2010年首度當選第十一屆臺北市議員,當時以承襲父親的名號投入選戰,參選過程被貼上「政二代」標籤,也被人質疑他的能力是否能勝任市議員工作;他抱持著要做得比父親更好的信念,坦然地面對流言。當選後,他靠著親力親為努力耕耘,積極為民服務的熱忱獲得選民的信任;四年後,李芳儒順利連任2014年第十二屆臺北市議員,得票數比上屆成長了3倍,李芳儒說,「這代表我的努力被民眾看見,我非常感激,未來也會繼續全心為民服務。」

在地球村的時代中,各族群如何兼容並蓄多元文化,成了重要課題,李芳儒認為,新住民、漢人、原住民各有各的文化與特色,都應該彼此尊重和彼此認同,可透過落實本土語言教學的教育方式,幫助原住民與其他族群文化共存;他以近年在臺北市推動的「娜魯灣文化節」活動為例,「透過文化節的推動,促成各級學校至北原會館等地,進行原住民歷史文化的校外教學,也讓大家了解、尊重和推廣原住民的文化教育,利於未來能持續開設原住民之母語課程、民族文化課程在國高中,以深化民族文化教育。雖然目前國小開設母語教學相關課程,但往往是讓學生學習各自的母語,未來應該以自由選修課程方式,讓各族群也能互相交流、學習彼此的語言。」

除了關心教育文化議題外,李芳儒也積極爭取原住民族的租屋補助,爭取租屋補助由1200元提高至4500元,現仍繼續爭取提高中。李芳儒盼能為族人爭取租屋補助、減少經濟上的負擔,例如在公共住宅的部分設定差別費率,提供原住民族人優惠、以及規劃一定的比例保障原住民族人能入住公共住宅,他語重心長地說到:「有許多原住民離鄉背井來到臺北市工作,成為都市原住民,但房價對於他們而言仍嫌昂貴。希望市府能制定合適政策,讓原住民都有個安定的住所,不用再漂泊。」

同時,他樂見母校內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原住民文化相關社團,「源社」等原民社團常在母校的大型活動中,進行原住民傳統舞蹈的表演;李芳儒更鼓勵社團應設定主軸,如返鄉服務等,以利於獲得資源的挹注。

李芳儒建議有心從事政治領域工作的學弟妹們,無論來自什麼系所,都務必在校園裡累積專業領域的能力與知識,這樣在未來的政治工作上,才能對政府提出具體的政策。

他也提醒,政治人物的言行都會受到檢視、因此更要做足準備來面對各項質疑,「必須不斷讓自己闊步向前,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做到最好。」

NO.1031 | 更新時間:2018-05-08 | 點閱:157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