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喻閔專訪】說起話來風趣十足,談到興奮處還會拍桌子的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林聰吉,始終懷著「要時時更新自己,才能成為好老師」自我鞭策的態度,走過教職20寒暑。他笑著分享:「因為我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想要透過專業嚴謹的分析來加深對事物的了解,想來想去,就只有擔任大學教師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儘管他失去視力,但他仍持續專注在他的教職專業。
課堂上,他結合時事說明世界主要國家憲政體制與實際政治運作情況;並將繁複的法規條文化繁為簡,由淺入深的教學理念,以案例解說與比較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融會貫通,他笑著說:「別看我這樣,我每天仍不間斷地閱讀,因為只有加深自己的內涵,才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修為。」林聰吉曾指導學生參加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為獲得補助的學生感到驕傲,在指導碩士論文多次獲各項全國論文獎項;擔任導師的期間,導聚約談時總是2至3人一小組與學生暢談,他認為,「導師對談時,我從不帶著一大群人,小組才能讓學生坦然地說出需求,也才能好好理解學生,並給予建議,解決學生的困難。」不過,面對新世代學生的學習風格,他希望能改變「不在乎、沒關係、無所謂。」的態度,林聰吉呼籲學生應該更重視自己的決定,然後努力去貫徹與付出,「有專業度,也認真努力,這才是我認為學生應有的態度。」
課堂之外,林聰吉專注在政治態度和行為的相關研究,以自身專業進行重大時事議題的研究,並撰寫與出版學術論文;此外,他還協助非營利組織提供法案上專業的協助。除了貢獻自身政治學專業之外,他還在本校視障資源中心所發行的「蝙蝠電子報」中,每月義務定期撰寫「無影春風」專欄,分享心情記事,優雅的筆鋒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理性與感性兼具。
訪談間,林聰吉不斷提及人文素養的重要,他表示,人文素養是作為人基本的態度,應該包含「文學、史學、哲學」三種:文學可以使人涵養心性,史學可以讓人鑑古知今,哲學則能使人身心安頓,只要內含這三種素養,就可使人與人之間有所尊重和包容,在人際相處上也會更有溫度與厚度。
自己即使在眼盲後,仍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從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教授,未來的他,將以「學術、文學、公益」作為下一個人生階段目標,他以自身經歷勉勵學生,「人生都是一連串的選擇,但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負責,應該要付出努力去做到最好!」
NO.1011
| 更新時間:2018-10-12
| 點閱:963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