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18-06-04

《追思與懷念──創辦人與我》

華航董事長何煖軒5月30日以「張建邦的溝通典範」一文,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文中描述民國70年張創辦人擔任台北市議會議長,他隨之進入議會擔任總務主任,見識創辦人調和各方、確保議事正常運作的本事,以及後來擔任交通部長,推動北二高、高鐵、國道五號等工程,何煖軒文中稱張建邦先生可謂「台灣近代重大交通建設的重要推手」。

曾在本校中文系任職10年,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的林保淳在個人臉書,以「損失了一位哲人」開場發文,他回憶曾與創辦人有過兩次面談,一次是為爭取成立武俠文化及文學的研究室,二是轉往師大發展前,都獲得創辦人的鼓勵與叮嚀,林保淳說:「我沒認識幾個學校的高層人物,更別說與他們有若何交情,嚴格說來,我只認得張創辦人,也一直認為,張創辦人是我所知的大學校長中,最有遠見,最有格局,最有熱誠的一位。」

本校產經系退休教授蔡進丁也撰文表達對創辦人的懷念,他以「張建邦先生對台灣民主政治及交通建設的貢獻」為題,細數他與創辦人在淡江大學、台北市議會共事期間,受到創辦人照顧的點點滴滴。他感嘆地說:「回顧過去我的人生,除學術外,曾有六年意外地在政治與企業界工作,這三個工作都與張創辦人有關,尤其是後面的兩個工作。記得我要離開議會,向他辭別時,他特別提醒我:淡大要辦理留職停薪。我時常想:如果沒有他的提示與幫助,我是不敢向學校提出這種請求的,那麼現在我可能會很慘!」

本校總務長羅孝賢透露,當年接手台北市交通局長前,創辦人以他擔任過臺北市議會議長,叮嚀他:「交通局長不好幹,要加油,如果幹不下去了,就回淡江。」他在臉書寫道:「卅一年前因緣際會來到淡江運管系任教,淡江給了我最大的發揮空間,在這兒獲得公費進修資格;取得博士學位,同意我借調服務公職,讓我學習成長,感念創辦人的高瞻遠矚和對下屬的疼惜栽培。」

張創辦人對本報長期支持,每年寒暑訓記者研習會上皆親自到場勉勵,曾任本報記者的公行系校友江啟義在臉書發文說:很多人沒有機會在求學四年看到校長或創辦人,很慶幸我在求學階段,有機會與這些老師們對談,創辦人辭世了,我不會忘記的是您在我們眼中那慈祥的笑容與諄諄教誨。

緬懷與感謝 張建邦創辦人

【本報訊】淡江大學,對張建邦創辦人而言,就如同自己的孩子,68年來,他殫精竭慮、盡心盡力,陪著淡江從英專、文理學院、正名大學,一步步地成長、茁壯。淡江在「樸、實、剛、毅」的校訓引領,「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理念的薰陶,以及「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教育環境下,逐漸涵蘊出獨特自由卻務實的校風。淡江是一所「無圍牆的校園」,一個充滿「自由開放學風」的大學,蟬聯逾20年的「企業最愛私校第一」則是亮眼的成績單之一。當初創辦人以學生為本的治校襟懷:在學生面前可以是傳授課業的教授,也可以是秉燭談心的朋友;儘管在校務艱困的情況下,仍然重視學生的需求,完成多樣重大建設,讓學生能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而學生們也不負所望,畢業後在社會中發光發熱,更全心回饋母校,去年落成的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就是最好的證明。

校友們對創辦人的種種銘記在心,僅列舉如,英文系校友,駐菲律賓代表林松煥感謝創辦人當時開放提供師專生插大,讓他有機會進入淡江學習,才能有今天的成就。電算系(現資工系)暨管科所校友,敦陽科技營運長李大經記得新生訓練時,當時校長張創辦人對他們說:「淡江不是職業介紹所,是讓學生改變氣質的地方。」自己畢業後從沒為找工作而擔心,因為在淡江的所學已經足夠日後進入職場的需要。

教育之外,創辦人在政治實踐展現知識分子的入世,擔任臺北市議會副議長及議長期間,建立民主議會制度的基石;交通部長任內更是推動許多重要交通建設,對後來臺灣交通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謹藉此版面向張建邦創辦人表達追思與敬意。

你不知道的張建邦先生

●公行系校友何煖軒(現任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

淡江大學創辦人、前交通部長張建邦先生5月26日以90高齡逝世,社會各界同感哀悼,但時下年輕人對他提攜過的後進政治工作者知之甚詳,對他本人卻不熟悉,台灣重大交通建設北二高、高鐵得力於他,更力邀全國寺廟住持促成台北(灣)燈會,他的遠見深深影響台灣近代交通建設,處世哲學與人生閱歷更值得時下年輕人學習。

調和議會民主 藍綠敬重

民國70年張建邦先生擔任台北市議會議長,我有幸隨他進入議會擔任總務主任等工作,時值第四屆市議員任期,議會成員匯集各方一時碩彥,包括國民黨吳碧珠、蔣乃辛、郁慕明、潘維剛及趙少康,無黨籍除了黨外大老康水木、林文郎,更有5年後成立民進黨的陳水扁、謝長廷,這些人物日後30年縱橫台灣政界,張建邦先生也見證這些台灣重要政治人物青壯時期。

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萬年國會尚未改選,首都議會是所有政壇明星發光發熱的舞台,也是全國矚目的政治焦點,每次開議,議題完全超越直轄市等級,直逼國會水準的唇槍舌戰,當時仍是黨外政治菁英衝撞黨國體制,議會隨時都有衝突,張建邦先生擔任議長,肩負調和各方、確保議事正常運作,他首創下午2點到6點開會,早上則創辦議會圖書館,備妥各種市政資料供議員查詢、研究,議員們「早上研究議案,下午開會審議」盡量讓議會討論重點在各項市政議題上,獲得歷屆市長的敬重,也是這樣的緣分,日後榮登大位的陳水扁前總統,提名他為監察院長。

推動台灣近代重大交通建設

民國78年北二高因徵收土地不順利持續延宕,張建邦先生因此受命擔任交通部長,首創「公告地價加四成」的徵收方式,順利協助北二高用地取得,也奠定日後重大交通建設徵收的標準,張建邦先生也向當時總統李登輝,報告台灣高速鐵路興建方案,獲得首肯成立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高速鐵路工程局前身)專責辦理規劃與執行高鐵建設事宜,並指派董萍擔任首任處長,也確定政府部門推動台灣興建南北高速鐵路的重要方向,日後由繼任部長蔡兆陽等人手中完成,期間我也擔任高鐵局長及交通部次長,參與高鐵建置及最關鍵的土建、機電整合工作,及通車測試,沒有張建邦先生,就沒有高鐵通車十年的今日榮景。

另外,通往宜蘭最方便的國道五號,原本規劃僅是北宜快速道路,但在張建邦先生的遠見下,提升為北宜高速公路,才有了今天國五規模,張建邦先生可謂「台灣近代重大交通建設的幕後重要推手」。

籌備高鐵時期更有一件不為人知的驚險插曲,高鐵興建前,張建邦率領重要官員前往德國觀摩,分搭兩架直升機勘查沿線設施,張建邦先生搭乘的那一架卻因機件故障,臨時迫降德國山區農莊,另一架則緊急趕赴支援,幸好安然降落有驚無險,張建邦回國低調,讓這段意外插曲塵封三十年,這場插曲也記錄他為國家重大建設甘冒生命危險的勇敢歷程。

張建邦更推動「開放天空」,時有辜濂松申請成立華信航空,張榮發申請成立長榮航空,受到多方阻力,張建邦力主開放,打破華航一家獨大的局面,協助台灣航空界朝資本多元、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也受命籌建桃園機場第二航站及高雄國際機場擴建計畫,奠定此後30年台灣民用航空建榮景,居功厥偉。

向全國寺廟借燈 創辦台北(灣)燈會

國人最喜愛的台灣燈會,近年來有不少政客欲攬其功,其實國人都不知,最早名為台北燈會的台灣燈會,就是張建邦先生促成,以往民眾過元宵節習慣是到寺廟觀賞花燈,張建邦想要舉辦全國性的燈會推動觀光,但連當時觀光局局長都認為難度太高不願配合,張建邦不願放棄,自己親上前線協調,在台北市善導寺備妥齋席,透過人脈號召全國寺廟住持出席溝通,懇請各大寺廟將元宵節展出的民藝花燈,分其半送至中正紀念堂展出,因此有了台灣燈會。

張建邦逝世前最遺憾的,是以多年擔任國民黨中常委的資深國民黨員身分,2004年獲得前總統陳水扁提名為監察院長,卻受到國民黨內主事者反唇相譏「不是國民黨員」,讓原本力圖改革監察院的他備感遺憾。

不過回顧張建邦一生,橫跨教育界、交通界,推動國家重大建設展現的魄力與遠見,奠定議會政治超越黨派、立場,建立理性、溝通典範,對於交通建設的遠見與民主政治的貢獻不容抹滅,先生一生閱歷堪為年輕人的典範。(原文刊載於《中國時報》5月30日A14版《時論廣場》,經作者同意後全文轉載)

悼念一位「哲人」

●前中文系教授

林保淳(現師大國文系教授)

驚聞淡江大學創辦人張建邦先生過世,心裡很有一番感觸。

我是在1990年進入淡江的,但我與淡江素無淵源,不過兼了一門「大一國文」的課而已,對校中人事、長官,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復又生性疏懶,即便在淡江教了16年的書,除了文學院外,幾乎沒有跟其他院系有若何的往來。但我是很早就聞知張創辦人大名的,我知道他是很早就關注台灣文史的校長、曾開創新穎的「未來學」,創辦了《明日世界》的刊物,也曾出任過台北市議長、交通部長等政治職務,但眾所周知的,當時淡江聲名未廣,平心而論,也不過馬耳東風,未曾真的留意過。

重視鼓勵學術特色 成立獨特主題研究室

應該是在94年吧,那時我正在籌建有關武俠文化及文學的研究室,辦過幾場武俠研討會及展覽,有幾家平面媒體很感興趣,便對我做了些採訪。當時歷史系的周主任,突然間到我研究室,說張創辦人對我研究的課題相當關注,希望我能去見他一面。當時的武俠研究是極冷門且讓正經學界鄙視的,因此我頗為訝異,怎麼他會關注於此呢?但對我而言,這卻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機會,我就跟祕書約了時間,並寫下了洋洋灑灑近萬字的建言書,並在淡江城區部見到了張創辦人。

初面的印象,至今已經難以記憶了,只覺得我小小一個副教授,會見此一「大人」,不免有點緊張忐忑,他有點威嚴,說話慢條斯理,但卻很和氣。我當時是抱著「說大人,則藐之」的心態前去受徵詢的,所以很快就擺脫了畏懼的心理,侃侃而論,先將淡江當時的學界處境批判了一番,然後提出我自認為最具說服力的論點──淡江要在學界闖出一片天地,唯有樹立起自我的特色,而武俠文化與通俗文學,正是一片可供開發、耕耘,並建立起特色的門類,而我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擘建完成。他聽了只是微笑不語,不置可否,我也無法揣測他內心實際的想法。會談時間大概不到一小時,便告辭而出。

三天之後,我收到了我當初呈遞給他的建言書,上面密密麻麻的做了圈劃,有駁有議,但最後的批示,卻是讓我振奮異常的──他同意支持我的計劃,並要會計室撥款一百萬,助成我的計劃。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私立學校,居然敢對我這初出茅廬未久的年輕學者作如此破天荒的投資,尤其是我與他素無淵源,於感激之餘,打心裡是對他的大膽及遠見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這也等於是開啟了我踏出武俠研究的無比信心,沒有他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目前這一地步。

儘管學校會計室最後是因為學期中無法撥發如此高額的款項,東湊西湊下,我也獲得了60萬的資助。但這對我來說,已是望外之喜了。於是,我積極籌建武俠研究室,購買圖書、搭建網站、規劃研究方向,在淡江的最後十年,我幾乎是為武俠而拼命戮力的,但結果我實在相當愧疚,在諸多條件無法配合下,雖然已經算是初步有些模式出現,但距離我的理想,實在還是太遠,至今想起來還是覺得愧對於張創辦人。

考量前途發展 溫潤長者暖心祝福

05年,我轉往師大發展。其實當初我並沒有太堅強的赴職意願,因為我覺得任務未成,割捨不下我苦心創建的武俠研究室,更覺得無法向張創辦人交代。因此,我第二度去拜謁張創辦人,一來辭行,二來道歉,三則提出未來可以經營的策略。其實,如果當初張創辦人表達慰留之意,很可能我就不會到師大了。但他只是鼓勵,只是叮嚀,像一個溫潤的長者,為我的「前途」作考量。於是,我走了,離開了淡江,離開了我十年建設的武俠研究室,這一別,也是十年了。很不捨,很遺憾,而更多是深深的慚愧。

我沒認識幾個學校的高層人物,更別說與他們有若何交情,嚴格說來,我只認得張創辦人,也一直認為,張創辦人是我所知的大學校長中,最有遠見,最有格局,最有熱誠的一位。雖然是私人興學,卻完全能擺脫商業化的糾葛,淡江能從英專晉升為台灣數一數二的私立大學之一,百分之百要歸功於他。只可惜,張創辦人「東方哈佛」的理想,最終還是在種種條件的約束下,無法完成。

在我心目中,張創辦人是個哲人,但「哲人日已遠」,「典型」還在嗎?想到這,心中一片無言的辛酸。(原文刊載於作者臉書,經作者同意後全文轉載)

NO.1067 | 更新時間:2018-06-20 | 點閱:167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7:26:07
  • 線上人數: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