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18-10-01

流動世界的教學下一個校園的想像

【記者柯家媛淡水校園報導】在各種資訊流動與衝擊下,校園可以給學生什麼真實世界的體驗?由本校學習與教學中心規劃「Pop-Up:流動世界的教學工作坊」系列課程設計研習活動開始,共有5場,讓教師們用不同的視角去審思教學以及思考未來的方向。

9月20日午間展開第一場工作坊,邀請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以「淡江校園認知繪圖」為題進行演講。黃瑞茂首先以時間軸來呈現1950年至現今淡江校園五波發展的經過,比對臺灣社會的重大發展,如:1974-1979年前總統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及臺灣被列入亞洲四小龍、2004年臺北101金融大樓完工等。

黃瑞茂提及80年代時,在世界分工下的工業臺灣,接受「大量生產」的角色分配。為了培養作為生產過程中的組裝研發與操作生產的人員,許多大學1990年後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但至今21世紀,面對氣候變遷、科技快速發展與社會轉變等挑戰,大學的教育任務何在?大學又如何協助臺灣、世界的轉型?黃瑞茂以此提問讓教師們反思「學」與「教」。

從80年代的工業化量產的時代漸變成注重樂活生活品味的90年代,黃瑞茂再引用蘋果創始人賈伯斯的專訪提到20世紀對於科技的概念,引導出現今社會、生活型態如何轉變。

黃瑞茂列出四項「都會環境工作坊」的議題表,分別為城鄉發展、生活方式、創意策略、社大策略與行動方案,提供引導社區治理未來可行的方向。黃瑞茂接者以諸多方向舉例說明,如: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都市更新、城市農夫、歸屬感、從草根到公共的社會實踐、師-工-學協力治校等。

在演講的尾聲,黃瑞茂表示:「未來無法預測,但能夠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是一套學習機制。」

學教中心教發組未來接續舉辦5場工作坊,分別為:10月9日(二)中午12時在I501由大傳系教授王慰慈主講:「分組做得好,老師沒煩惱:專案式課程經營」;10月17日(三) 中午12時在I501由水環系教授高思懷主講:「客廳裡的有機堆肥教室」;11月22日(二) 中午12時在T307 由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主講:「校園的知識定著與流動:『Here and Now』工作坊」;11月28日 (三)下午13時在黑天鵝展示廳由企管系副教授涂敏芬主講:「Dancing in Design Thinking:校園探索DIY」;11月29日 (四)下午13時在T307由經濟系副教授林彥伶主講:「觀課活動–Dreaming the Experimenting:經濟學小遊戲」,歡迎各位教師踴躍報名參加,一同來看五位老師如何進行知識實踐的教與學。

NO.1073 | 更新時間:2018-10-01 | 點閱:83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3:00:28
  • 線上人數: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