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1-05-14

社論:以「創造未來」態度面向斷絕的時代

近來本校擁有多項「邁向未來願景」的成就: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在八所綜合大學中成績最優,未來學的教學及未來化的課程規劃獲得國際肯定,本校畢業生在一千大「企業主用人最愛」的調查,七度蟬連第一。這些碩果正印證本校在辦學方面的未來性充分地符合社會的迫切需求。誠然,未來學家張建邦創辦人引進未來學的智慧堅持對台灣社會及全人類做出了深遠貢獻。此外,未來學研究中心正開始甄選同學赴羅馬尼亞參加國際未來學會議,課指組與建築系學會也為展現淡江未來願景舉行「2020未來館」活動。整個校園幾乎為「未來」high了起來。

值此新世紀開展之際,思考未來、探索未來、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是不夠的,因為我們正開始經歷一個斷絕的時代,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是這個社會的表徵,連續與不連續間越來越模糊。單純地追隨社會脈動將會充滿危機,唯有在混沌與弔詭中開創未來願景,始不致於在激烈競爭的洪流中陷入迷亂而消逝。

未來我們面臨的社會將會是:

暫時性:不僅所使用的物品具有「用了就丟」的短暫性,政權的更迭、國際的縱橫、家庭的維持、群際的維繫,乃至工作和職業,均是如此。

新奇性:複製器官、複製人顛覆了既有的觀念與價值。從推陳出新的事物、科技、發明到全新的思考、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震撼我們。知識經濟助長這種衝擊的力量。

多樣性:全球化形成社會多元文化性,除了太多物質強迫我們消費外,無論政治、經濟、宗教、家庭等社會制度在人類的思考與試煉下亦將產生過多的型態與生活方式任由我們抉擇。我們被要求必須去接納,並學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族群與文化和諧相處,追求共榮共存。多樣的選擇使我們變得不知所措。

這些社會本質的改變是斷絕的:新科技與新思維使傳統的的價值開始被質疑與揚棄;基因科技引發倫理的論辯,對生命誕生的重新認識與詮釋;不穩定與不確定性的產業結構令人憂心生活的未來;多樣化的選擇反而讓人失去了生命的重心與軌跡。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存在的時代意義與價值,以及人與工作、人際與環境的關係,從而重新組構個人對生命及未來生活的認知。「斷絕」的意義正提供全新思考與作為的空間。

面向即將來臨的斷絕時代,「創造未來」將是最具積極意義的生活態度。但求適應未來地追逐社會脈動,在面向瞬息萬變的新紀元是不足以應付紛至沓來的震撼的。無論個人、單位、組織、甚至國家和全人類,必然要以重新思考與創造「所欲的未來」(preferable futures)的態度突破可能衝擊的橫逆,建立未來自我的價值與信念,唯有如此,在混沌的變遷中才不會陷於盲目追逐或恐懼逃避。

NO.46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8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