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宜庭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10月4日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院英語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黃芸茵,以「My EMI journey: A graduate course on research writing」為題,分享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課程設計及教學技巧,逾20位教師參與。
黃芸茵以教授碩博士班課程為例,首先將課程分為三個部分:Areas of activity(專業領域)、core knowledge(核心知識)及professional value(專業價值),並且在其中詳列目標,逐步做到每一個細節。在英語寫作課堂中,每個領域的學生對於論文架構都有不同的見解,黃芸茵鼓勵他們充分交流,雖然透過全英文發言,但她不會去糾正學生的發音與文法,給予學生十分自由地發揮空間,因此學生們不會怕犯錯,願意分享,並且尊重來自不同領域學生的專業能力;她也不會限制學生論文寫法,而是讓他們參考相同領域的論文,「因為EMI比起單純增進英語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專業領域知能精進。」對於臺灣的學生普遍不會主動發問,黃芸茵便利用kahoot!作為輔助工具,同時設計網頁小遊戲,讓學生們不用發言也能參與課堂,除了鼓勵學生參與,也能藉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
不願具名的老師十分認同EMI是「以英文為媒介,講解專業知識」的上課方式,主要著眼於流暢而充分溝通來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而非學習道地的英文,「希望選修類似課程的學生能有這樣的認知,不要過度拘泥於老師教授內容的英文精確與否。」他也同意鼓勵學生充分交流的方式,「不過這比較適合小班教學,對於人數較多的課程而言,我也只能儘量提供每位學生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進行交流。」
關鍵字
#黃芸茵
#教發中心
#EMI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29 B
| 更新時間:2021-10-12
| 點閱:1200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