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1-04-09

《李奇茂導覽》民俗版畫是人民生活的展現

中國以農立國,重視喜慶、節日,民俗版畫是人民生活的展現,也是藝術的另一種表現,例如《合家歡樂》、《五福臨門》、《五路進財神》,說明了人民心中的希冀;用來避邪的《門神》,兩者形體對稱,並在劍形、臉部神韻做變化。古版畫是複製繪畫、器物,使之大量流傳的最主要藝術手法。

中國宗教以「天」為主,天、地、人各得其位,《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中,玉皇大帝居上位,各路眾神聽命,與《廣寒宮太陰皇后星君》、《送生娘娘》皆屬於道教;另外,也有屬於佛教的《達摩祖師》、儒家的《大成先師孔子》。主任更強調,《灶神》非常重要,在農業社會裡,灶神版畫幾乎是每戶必備之畫。當時,版畫的意義是要當成一個符號,貼在家裡保平安的。

為什麼展出的清末版畫色調大部分是黑白?李主任解釋,白色為底、黑色線條的版畫較清晰,製作也較簡單,版畫顏色容易對整,價格較低廉,保存下來的數量也較豐富。不過,這與地方偏好也有關,像是副主任提供的雲南邊疆作品,色彩鮮豔、注重光影變化,構圖呈現邊疆生活,例如梯田、傳統服飾,與清末宗教版畫形成強烈對比,如趙宋生的《路遇》,經由大膽的色彩、樸實的輪廓,顯現一對男女在路上巧遇的生動畫面。

反觀現代版畫作品,獨立性、可變性高,不像以往注重民俗傳統,李奇茂主任提醒我們:「以前神像的形貌是不能隨意更改,有其延續性」這也使今日的我們一眼便能知曉,何者是關公?何者是土地公?

顧重光的《明鄭復台之戰》四周運用傳統版畫技術,版畫中心加入荷蘭、西班牙、明鄭時期的文字,象徵當時的台灣,李奇茂表示,現在藝術學院體系的學生,非常流行運用這種「三度空間」的概念。

林智信的畫風主題偏向農村生活,也記錄了台灣本土宗廟文化,例如《千里眼、順風耳》,李主任認為林智信粗獷的刀刻風格,揉合印製效果造就特出的鄉村風格。

李奇茂對「版畫」的定義:「這張圖可以有第二張的出現,就是版畫。」儘管我國比外國早先一步發展版畫,但是卻推行得晚,外國已經將版畫當作純藝術欣賞,版畫不像水墨畫之於東方、油畫之於歐洲,基於方便性、工業或裝飾上的實用性,能大量印製,版畫可說是「不分國界的」。

版畫家使用鉛筆,在所印出有限的版本上簽字,並控制數量;當完全印製結束後,則將印版的表面加以破壞,以保持每一版圖畫所具有的價值。

林燕的作品特色,是將中國線條組合成平面,又能呈現立體感,如《無題》、《老虎》,她在眼盲後,仍持續創作,不僅作品令人激賞,她對藝術的執著也令人感動。

李錫奇的版畫運用書法中草書的技法,圖下有A/P字樣,中心館藏品中,是「試版」,利用不下二十次的版印,才得以完成色彩鮮豔的作品。

眾多藝術家中,李奇茂特別推崇楊英風,儘管他以雕塑稱著,但是在水彩、版畫、篆刻、油畫、書法等也毫不遜色,可謂是真正的藝術家,李奇茂認為楊英風對台灣藝術界影響深遠,當屬第一人。

NO.46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6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