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1-02-19

面對未來要了解未來 創造未來

編者按:元月十、十一日學校舉辦的「八十九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以「新世紀、新展望」為主題,並由若干相關行政主管進行專題報告,本版將於「大學論壇」專欄中,陸續轉載其中精華部分,以饗讀者。本期刊出的是創辦人的開幕致詞。

校長、兩位副校長、各位主管、各位老師:

昨天期末考完畢,這個學期已經正式結束了。一年一度的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本來預備於去年九月間舉行,但因適逢本校五十週年校慶,推出各項慶祝活動,大家實在太忙了,因此才改在今年學期結束的第一天舉行。

淡江大學每年都舉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已經形成「淡江文化」之一。今年在場參加的有新聘系主任及新的老師加入我們的陣營,我在此特別誠摯歡迎大家到五虎崗上來。今天會議的內容非常豐富,除了有七項重要的專題報告外,還會進行分組討論、綜合座談。這是淡江大學進入二十一世紀首次舉辦的盛大研討會,實在意謂著我們重新出發、再創新高的積極意涵。

時間過得很快,淡江提倡「未來研究」轉眼三十年,外界許多人視未來學只是一門課程。其實不然,未來學的理論架構及實用精神,可應用到整個教學及行政的實質運作。今天藉此難得的機會,我想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這些概念。當前的時代特色,我個人將之定義為age of paradox,age of access,age of connectivity。時代的觀念會影響我們的課程、教學和行政。今天的議程也會觸及這些論點的探討,個人在此先做說明。

由於我從事未來學的研究,因此上課時,常遇到同學問我海峽兩岸何時統一?似乎教這門課程,就應該預知答案,這是屬於宏觀(macro)的問題。另外也有一些微觀(micro)的問題,譬如詢問明日股市漲跌?晚上打麻將輸贏?好像研究未來就必須成為一位具備天眼,世事無不洞悉的「先知」,實際上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今天我在此提供一些重要的觀念供各位參考。

在不同的領域領導潮流

談到如何面對未來?我經常在上課時提醒同學,首先要了解未來(understand the future),其次是創造未來(create the future)。如果我們迎接未來僅是「了解」和「面對」,那是不夠的,必須進一步能掌握未來。然而,由於每個人具備的條件不同,並非人人有能力開創未來。所以,世上許多人只能臣服於未來,不能自主,任未來擺佈。但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有的人卻能超越現狀,別具慧眼,他們在各不同的領域裏發光,領導潮流,創造未來,化被動為主動,成功的創造未來。

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展現這種開創的精神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世界文明賴以進步的推動力。但是如何掌握時空,創造未來呢?談論此「知易行難」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具備以下三項重要的觀念:

一、 預測性(predictability)。

二、 追蹤性(tractability)。

三、 歡迎性(welcomability)。

人類天生充滿好奇,尤其對攸關自己生存的未來,更滿懷盼望和探索的興趣。我們如何立足當下,對未來一窺究竟?無疑是一門大學問。探究未來首先進行的是預測,即上述第一項predictability的觀念。面對渺不可知的未來,未來學家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和判斷力,以及擁有的知識、資訊和經驗,加以推斷預測,描繪可能的遠景。此一在無軌狀態下摸索和勾勒的未來圖像,究竟有多少是我們可以了解的?世事無常多變,對未來能準確預測到何種程度?推測的範圍有多廣?在在需待考驗。

第二項是追蹤性(tractability),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進步,雖然未來令人目不暇給,難以捉摸,但未來並不是單獨存在,它是過去和現在的延伸,有其發展趨勢。所以tractability是有跡可尋的,我們根據各種直線或曲線預測,評估其可能性,探討人類可望創造未來到什麼程度?我們有多少本事可以創造未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名言用於未來研究,就是我們不僅要「了解未來」,更要有「掌握未來」的能耐。我認為善於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只具創造的理想,而缺乏加以掌握的權力,則功虧一簣,最後淪為空談。

第三項是歡迎性(welcomability)。任何不確定的未來,都充滿各種可能和變化,對追求趨吉避凶的人類而言,無不盼望未來是令人歡愉的美麗新世界,生活在和平、繁榮、安康和幸福之中。但如此盡善盡美的境界,事實告訴我們,人類追求數千年而不可得。世事往往禍福相依,無法如人所願,全然美好,常會有不如人意的負面傾向。就以目前台灣現狀而言,政黨輪替帶給國人高度期望,但面對當前經濟由盛而衰,我們有沒有能力挽救和修正這走下坡的趨勢?相關人士是否有智慧發揮power加以掌握?儘速恢復台灣的生機,相信這是目前大家非常關切的。我們既然研究未來,那麼就要目光放遠,胸懷擴大,不但關心台灣的未來,也要進一步關懷人類可能的未來發展,因為生活在地球村裏,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無不息息相關,互為因果。

了解了個人、組織、國家、世界的未來發展,只算完成未來研究的一半課題,重要的是需進一步知道,這種可能的發展,將對我們產生怎麼樣的衝擊和利弊?如何因應?並對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加以有效判斷。

掌握資訊與知識就有契機和權力

未來涵蓋的層面錯綜複雜,不管如何未卜先知,答案都不免存在正反機率。我們研究未來大約只能夠掌握百分之五十的正確性,另外百分之五十無法掌握。這種不能百分百正確無誤,答案對錯各佔一半的比率,謂之halfway house。人非如來佛,凡事可以握在掌心裏,涉及未來預測,難免產生或大或小的誤差。

以下我介紹這種觀念所涉及的三種理論內涵:

第一是宿命論(predetermination)。認為未來命運早已注定,我們被自然法則所掌控毫無選擇,即使後天如何努力,也不能改變早被安排的一切。只能被動讓命運牽著鼻子走,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因此,以保守消極的態度看待人生一切的變化。

第二是自主論(human intervention)。認為人類有很大的空間去掌握事情的發生,相信「命由己造,福貴自求」,只要努力奮鬥,就可以人定勝天,成功創造未來。對人生抱持積極進取的精神,認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以上兩種理論雖各有其依據和見解,但嚴格說來,都不免流於極端。前者缺乏自信,過於悲觀,後者雖信心十足,但太樂觀。我們實不宜一味縮小自己,悲觀的認為命運操之在天,任何人為的努力無濟於事;但也不能過度膨脹自我,認為人定勝天,自己無比偉大。時至今日,科學雖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但浩瀚宇宙還是存在許多不可知的奧秘,令人敬畏。

因此,比較中肯的立論基礎應是第三項綜合論(mixed bag),也即是上述提到的halfway house,採取折衷觀點,將「人」放在不偏不倚的位置,認為我們身處一半可以預知,一半未能預知的世界,強大的命運力量,必然有一部份是被自己掌握的。人的能力雖有侷限,但過度縮小或放大自己,造成自卑或自大,都存在盲點。

之前談到創造未來的概念時,曾提及power of control,在此再加闡述。所謂power of control區分為二種情況:一種是negative control,即是控制未來,不讓某種事情發生,the capacity of assuring its not happening,雖加以預防,但產生何種結局?並非我們可以絕對掌握。也許,我們如願的防止不樂見的事情發生,但卻引發了其他的事件。譬如,醫生治療病人傷風,所開的藥方卻造成患者的腸胃不適,或其他併發症,這是無法預料的結果。

另一種情況是positive control,和上述的negative control相反。亦即要讓某個事件發生,但沒有把握它是否一定會發生。如股市下跌,政府護盤,希望能提振投資人的信心,但結果不一定能因此刺激景氣,達成股價上漲的目的。

預測未來是大家都感興趣的事,但很多事情人們雖然知道了,卻無法加以有效掌握。究其原因,一是無能(causal impotence),人非上帝,渺小有限。二是無知(ignorance),缺乏資訊(lack of information),造成閉塞愚昧。唯有賴於吸收知識,加強教育來彌補。值此知識經濟的時代,掌握資訊和知識,無疑就是掌握了開創未來的契機和權力。

面對風險增加能力以策安全

未來既然充滿不可測的風險,我們如何增加掌握的能力,以策安全呢?在此提供三個要點:

第一是追根究柢(inquire)。世上許多意外肇因於無知或誤判情勢,為避免這種損失,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以掌握更多正確的資訊是必要的。第二是購買保險和海京(insurance and hedging)。置身禍福難料的世界,避免因風險而造成的損失,最好的策略就是投保,僅支付定額保費,即可避免不幸帶來的重擔。第三是規劃(planning)。預先構思未來可能的情況,儘量掌握不確定因素,增加應付的能力。未來學課程有一門「情境規劃」(scenario planning),根據現況對未來作各種可能的情境,是悲劇還是喜劇?需要一步步加以描繪,就像從事編劇一樣。我想不論國家大事或個人小事,事先周全的規劃,有助降低未來的不穩定性。

以上所提三項有關未來不可預測的管理要點,雖有助於增加我們掌握未來的能力,但也並非全然能克服障礙。因為they are instruments of impredictability man-agement but not the ways of overcoming it,凡事有其侷限性,某些狀況要發生,非人力所能克服。在此情況下,培養保險的觀念就非常的重要。譬如,舉辦學生旅遊,難免發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風險,為了保障,一定要事先投保。又如學校工程發包,也不能為了節省開支,忽略購買保險,因為萬一出事,其損失難以負擔。繳納保費的作用是自己獲得必要的保障,這筆費用是不能省的。希望淡江同仁不管在教學或行政工作上,都要建立保險的觀念。

不管未來是黑暗或是光明,人類都得面對,而我們要抱持何種心態面對?在此提供三種情況供各位參考:

一是現實的樂觀主義(actuality optimism)。認為世間原本美善,凡事無需擔憂,以樂觀的心境應對。如著名的哲學家笛卡兒就認為生活中的美事總比惡事多,看到的是人生的光明面。

二是趨勢的樂觀主義(tendency optimism)。認為世間雖不盡完美,但自然的規律傾向美與善,相信明天會比今天進步,認為未來可以導向好的趨勢。

三是行動的樂觀主義(prospect optimism)。這一派認為,未來要怎麼收穫,先看怎麼栽種。take the right steps, do the right thing,未來的成敗取決於是否採取正確的行動和步驟。相信事在人為,人有創造未來的能力。

雖然,人們對未來充滿好奇,但未來似乎蒙上一層面紗,無法完全加以預測,因為它是halfway house, mixed bag。其實從另外的角度觀之,世事充滿未知和變數,所以提高了我們人生的樂趣。譬如觀賞一場球賽,唯有雙方勢均力敵,勝負難料,無法預知結局,球賽才會緊張刺激,引人入勝。否則,一面倒的勝負立見,誰還願意看一埸尚未結束卻已知答案的球賽呢?其他如戲劇、電影或文學作品也是一樣的,情節生動,結局難料,才能吸引人們觀賞,帶來驚喜。這也是人們喜歡看首次播放的節目,不喜歡收看重播的原因。如果事先知道了結局,失去期待和新鮮感,看戲的味道就不對了。除非有其他目的需要了解劇情發展的過程,才會去收看重播的節目。

擁有實力才能演奏生命的樂章

我們不知道人生最後的結局,而只能瞭解、掌握其中的一半,面對生命不可知的奧秘,人生因而充滿挑戰和樂趣。如何好好把握這一生,在人生的道路行走,最重要的是要發揮我們的智慧(intelligence)和創新(innovation),一種以世人自覺為出發的進化與革命,人類才得以進入自覺的演進(conscious evolution),而非如達爾文進化論所信奉的「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彰顯動物的原始性。人類所以異於動物,就在於我們擁有智慧,因為智慧讓人類解放,智慧讓人類自由。

最後的結論是an enjoyable life must have a mixture of uncertainty(chance, contingency, chaos and suspense)and predictability(security, progress, control, and prosperity),生命的樂趣在於它是介於不可知和可知的混合區域,前者包括各種機率、權變、混亂和懸宕,因為有了這些不可測的因素存在,人生才更美妙,人類世界才更加多釆多姿。後者包括確定、進步、控制和繁榮,這些是人類賴於創造未來的要素。我們要進一步掌握未來,順利行事,一定要擁有實力(power),因為power是容量乘以能力(capacity 畛 capability)產生的。

淡江大學創校已五十週年,不論在人力、物力、財力或與國內外各種社會資源的關係,目前都是淡大最好的時刻。我們要站在現有的基礎上,力爭上游,更上層樓,繼續奮鬥十年,希望在創校滿一甲子的六十週年時,淡江大學在國際社會上已擁有一定的聲望。在二○○一年的開始,向各位同仁做以上的報告,期望能與各位共勉,並且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萬事如意!謝謝各位。

NO.45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5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