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0-11-08

淡江工學院的現況與問題 工學院院長祝錫智

本校在四十年前成立了五年制的測量工程科,是為淡江有工程科系之始,其後在1967年正式成立了工學部,1980年學校改制為大學並將工學部再改制為工學院。歷經多次系所調整,現在的工學院共有建築、土木工程、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航空太空工程、資訊工程等八個學系,每個學系均設有碩士班;除建築及航太工程兩學系外,其餘六系均設有(化工系奉准籌設)博士班。

雖然工學院的學生大部份均能在課業上學有所成,但工學院在教學方面仍然遇到一些問題:1.部份學生由於再高中時未能將基礎課程學好,因此在入學上課後,一路苦苦在後面追趕課業進度,常有挫折感。2.部份學生研習課業的時間較打工、玩BBS、上網站等時間為少,且上述活動多在夜間進行,導致上課時精神不振,學習效果差。3.許多學生在學期間僅僅修習較各該系畢業學分多一、兩個學分,且並無意願多修習專業科目以外的其他知識。4.由於工學院有四班及三班的學系因此許多專業科目上課時,修課學生人數常常超過80人或100人,影響教學效果。

對於工學院目前所遭遇的困境,下面提出一些因應之道。1.加強宣導:宣傳可分為兩部份,其一是針對高中生的宣傳,這部份除要強調淡江工學院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外,並應強調學生在大型綜合大學內所能獲取的資源以吸收一些學業程度在公私立學校邊緣的學生。另一宣傳重點是針對要進研究所的學生,此部份則需強調本工學院的優良師資及過去的研究成果與各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2.勤教嚴管:對於程度較差的入學學生,則需多加教導,且由於人的惰性,如果教師不小考則多數學生不會主動唸書,所以平時考試應酌予增加。3.改良教材:以往我國的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而現在則為普及教育,同時為了「因材施教」,有必要檢討各科教學內容與教材改良,強調基本原理,以適應目前的社會情況,同時使學生畢業後,無論是否留在本行均能保有最佳的適應性。4.加強通識:此地的通識課程是補學校既有之不足,如生物課程、法律課程、地質課程等。因生物課力學、生物工程已是許多工程科系畢業學生未來進修與就業的方向;而與工程相關的法律與契約等也是任何工程管理的人所需要的知識;而有了地質方面的背景,無論對各類軍用、民間工程均有極大助益。5加強外語:本校推行大三留學,工學院學生始終極少參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語能力不足,而此又與在高中時未能打好基礎,進入大學後又被各種專業課程壓得喘不過氣來有關,所以鮮少有同學能夠在大學時將外語學好以利參加大三留學。因此可考慮由學校提供部份學分先行在各系開設少數以英語上課的專業課程以增強學生的外語信心,進而再考慮大三留學。6.加強研究:研究成果是學校學術成就的主要指標之一。最有研究潛力的教師應為剛自學校畢業,有新觀念、新方法的教師,因此工學院自本學年度起每學年均編列一筆設備費給新聘任的教師,使其容易開始進行研究工作,但同時也要求新教師必須提國科會計劃案,工學院也大力支持其他各教師的各類學術研究。7.系所調整。

工學院深信遇到問題時要正視問題並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在逆境中戰勝逆境」,創造另一高峰。

NO.44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0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