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0-11-08

期許一個文學研究與語言教學平衡發展的外語學院 外語學院院長林耀福

全球化是無法抵擋的趨勢。一談到全球化大家就想到要學外語,拿外語當作工具來進軍國際,外語學院因而受到注意。然而這種通俗化、世俗化、實際化的認知,很容易導致外語-也就是語言-的純粹工具化,演變成赤裸的語言工具論。但是過度的實用取向掛帥,必然會傷害到人文的理想性,導致人文精神的淪喪,進而解構了大學的根本理念。世俗化的全球化論述隱含的負面影響,我們不能不有所警惕。

外語學院在本校是個年輕的學院,但也可說是個最古老的學院。因為本校是以英語專科學校起家的,所以院裡有全校歷史最悠久的系──英文系。英文系是重點系,院裡也只有英文系設有研究所,創辦了國際知名的比較文學季刊Tamkang Re-view《淡江評論》,也促成了每四年在淡江召開一次的國際比較文學會議。這個發展使淡江從以英語訓練為主的英專傳統進入重視文學研究的境界,在國內的外國文學研究上,佔據重要的地位。院裡其他的外語系因創立較晚,整個大環境也較不利,所以大抵上還處於語言教學的階段。這表示,我們仍有極大向上發展的空間─往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發展的空間。換句話說,外語學院不能只停留在外語教學的階段,它不能只是實用掛帥的工具,而必須在文學研究──也就是人文領域──有所著力。這是一種挑戰,我們不能逃避的挑戰。如果我們逃避而導致已有根基的文學研究之崩解,導致人文的沒落與文化的庸俗,那我們不但對不起慘澹經營的淡江前賢,更有愧於期待我們引領向上的莘莘學子。語言教學與文學研究的平衡發展,應是二十一世紀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發展的方向。

在強化外語學習的措施上,淡江大學體認到語言環境的重要而率先採行了大三出國留學這極具創見的良策。然而不是人人都能夠參與大三出國留學,所以在國內製造外語環境就變得十分重要。為了增進外語學習的效果,我個人覺得有些觀念要做調整。首先,就是要進行小班密集教學、製造較好的外語學習環境。然而這要消耗掉許多資源,暫且不提。有些不會消耗額外資源的措施,倒是我們應該設法開發的。譬如在聘任外語教師方面,只要我們稍微改變一下對博士學位的迷思,便不但不會消耗更多資源,反而節省人力與經費,又能強化學習效果,真是一舉數得。外語教師不一定要具有博士學位。我建議外語學院的教師聘任採雙軌制:第一軌著重學術研究,應具博士學位,強調學術能力;第二軌著重教學表現,強調外語能力、教學能力、教學熱誠和經驗。只要有好的外文能力與教學熱誠,有好的方法,不論是學士、碩士、博士,都可作為英文教師。如果我們有足夠優秀的外語教師,尤其是母語人士,形成一個英語�外語社群,自然就能建立較好的外語環境,幫助學習。由於這些教師以教學而非以研究為主,且層級較低──至多是講師或講師級專業技術教師──所以授課鐘點較多而薪資較低,不會加重學校的負荷。然而這個看起來應該可行的措施卻因教育部的大學評鑑太過強調教師須具博士學位,導致各校不願聘任非博士教師而難以落實。其實就文學藝術而言,有多少偉大的作家、詩人──那些文字藝術的大師、經典文化的創造者與守護者──具有博士學位?莎士比亞、歌德、葉慈、惠特曼、海明威、杜甫、李白、余光中、白先勇都沒有,通通都沒有。

就外語教學的改革,課程的妥善安排一樣重要。我的想法是,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加強語言的課程,一年級最多可修25學分,我希望除了國文、英文以外,全部排各系的基礎語言課程。就是扣掉國文、英文的7個學分以外,剩下的18個學分全部都上基礎語言課程,儘可能的密集訓練,老師不一定是博士,好的老師即可,這樣就可以建構起好的語言環境。再加上網路、多媒體的輔助,建立一個24小時的虛擬外語環境,更可以幫助減低成本增進學習效果。一年級實施,二年級繼續,兩年訓練下來,相信抵得過現行方式四年的成績。這麼做,到了三年級之後,外語能力提升了,就有條件與基礎去朝文化、文學的方面發展,使得語言學習與文學研究結合成一體的兩面。這種方式的課程安排,對英語系以外的第二外語科系尤其重要。對外國語文學院的學生來說,英文系畢竟已在初高中擁有六年的基礎,而英語教學現在又馬上要往小學延伸。但第二外語科的同學就沒有這個福氣了。第二外語科系的同學在大學裡是從零開始的,他們是真正的新鮮人,但修業年限一樣是四年。相較於英語系,其他外語系在立足點就比較吃虧,所以他們更需要及早在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密集訓練,跟時間賽跑。

外語學院的學生應該受到專業的「閱讀」訓練。我常跟學生說,一切都是「閱讀」,一切都是「文本」。 不錯,世界就是文本 (the world is the text),你閱讀世界,就如你閱讀與詮釋一首詩是同樣的道理──尤其在後現代的疆界跨越世界中,「作品」被「書寫」所取代後尤其如此。我們可以用閱讀文本的這種概念與方法來閱讀小說、新聞報導、建築、經濟與政治等。閱讀就是思考、解析、詮釋與判斷,是人文教育的重心。外語學院的學生如果在一、二年級能培養出語文能力,那麼就可在三、四年級往其他深層方面發展,培養出我所謂的閱讀、分析、解讀能力。

我更希望,外語學院的學生在接受良好的外語和文學訓練之後,在獲得閱讀與詮釋的能力之後,能夠對目前台灣價值體系崩解錯亂的現象有所裨益。倫理價值體系的崩潰,是我們集體面對的沈淪。重新架構價值體系因而是我們自我救贖與提升的當務之急。我們在英文系提倡生態論述的研究,只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總之,我希望以上所述有助於大家對外國語文領域獲得較深刻正確的了解。這個新的了解──外語學院並非只是做語言教學──是我們向上提升的第一步。

NO.44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4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