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00-05-01

吳京:人文與科技若不能平衡,可能會帶給我們苦難

講題:人文與科技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京

時間:二○○○年四月廿六日 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化館鍾靈中正堂

主辦單位:大傳系

【記者賴純如整理】「人常常忘了自己身上有什麼器官,直到自己生病了,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吳京笑著說「一定是科技與人文之間出了什麼問題」,才會找他談這個題目。

他表示不贊成「知識經濟」時代來了一定會造成家庭的破壞這種說法,那些人認為只要大家追求創新,傳統的價值就沒有了;也不贊成有人說在這個時代裡,人的忠誠度不再重要了,人與人的相處,一定會愈壞。他說:「或許是我太樂觀,但始終這麼認為。」

他舉年輕時代在美國念書時的情形,覺得一塊錢美金,都很珍貴,母親捎來的家書,要他回鄉帶的東西,只有三個字:「美國貨」,可見得農業社會在物資及技術上的貧乏和崇美的程度。那個時候,大家口口聲聲都是要科技,工科也成了最受歡迎的科系。而現在進步到了「知識經濟」,不需要材料就可發展高科技,我們需要是「通識教育」。

「創新包括兩個部份: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他解釋他推動通識教育講座的用意,他說:「我們教育就缺少這兩個能力。」他引一個例子說明通識教育的精神:曾經有同學問他,做科學研究的,是不是都鑽牛角尖,他回答:「宏觀下鑽牛角尖是突破;而在微觀下,說是突破,其實是鑽牛角尖。」他說:「通識教育要把學習的精神融會貫通,是要在宏觀下去鑽牛角尖。」

他解釋科學與科技是不同的兩件事,「科學加上商業價值等於科技。」而科技不該跑得太快,沒有照顧到人文、環保的問題。

科學是去尋找一個邏輯,來主導一件事,而人文也是尋找邏輯,但我們叫他「倫理」,而事實上追求邏輯或倫理都是真理。在廿世紀,我們把兩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競爭」,廿一世紀應該進入天人合一的世紀。在這個交會點上,我們的科學不能夠衝過頭,我們一定要有人文素養,兩方面都具備。人文與科技若不能平衡,可能會帶給我們苦難。他又說自己是樂觀的,因為他相信「廿一世紀一定是會朝愛與關懷的社會去發展。」

他以一位海洋學者的觀點說,以前他們說:「我們的家只有一個,那就是地球。」後來政治家談國際村,現在經濟學家談經濟地球村,所以,整個世界都在想的一件事就是「愛與關懷」。

他說:「科技與人文應該是好兄弟,否則一定是什麼出錯了!」

NO.433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8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