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4-02-23

解鈴還須繫鈴人

當圖書館員奮力爭取學術期刊合理價格及版權之際,真正置身於出版核心的教授、學者及研究人員卻仍渾然不知,由於學術期刊的出版受到少數營利出版社的壟斷,迫使大學圖書館不得不刪訂期刊的種數或減少圖書的購置加以因應。

根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ARL-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調查,從1986年到2002年,美國的研究圖書館期刊經費增加了227%,但是訂購的期刊種數卻只增加9%1,而購買圖書的種數則下降5%。有人預測,即使圖書館經費維持目前的年平均成長幅度,到了2020年,期刊經費雖比1986年成長1,244%,但是購得的期刊種數卻比1986年減少16%2。換言之,圖書館供應研究的資源相對減少,其結果將連帶影響研究及教學的品質。

擁有1,600餘種科技、醫學期刊的Elsevier公司為世界上最大的期刊出版社,依該公司所發佈的財務報告,2002年的利潤高達近80億歐元3,顯示其價格之不合理,因此引發美國著名大學圖書館以刪訂該公司出版的刊物作為抵制;2004年康乃爾大學刪訂近200種4;哈佛大學停訂193種,約美金30萬,其中有175種為Elsevier所出版5。

學術論文是評定教師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為審核升等、獎勵及終身教職等的重要依據。1960年代起,由於大量論文出版的需求,營利出版社逐漸接掌學術論期刊的出版,而學者們也習慣於這種出版的模式。近年來某些出版社透過併購後逐漸壟斷市場,不斷調漲期刊的訂費,令學術界匪夷所思的是學者由服務機構或政府單位獲得經費,辛勤努力的研究,其成果發表時出版社向著者按頁索費(page charge),而當學者需要參考利用期刊時,圖書館卻需要再付大筆經費訂閱。

基於上述的不合理性,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具有法律學位的學術傳播館員Peggy E. Hoon 在2003年11/12月份的Change期刊中以 "誰來喚醒沈睡中的巨人" 為題,說明圖書館員為什麼關心學術期刊版權,同時呼籲教員、大學應該共同合作,取回學術出版的主導權6。該文指出美國版權法109條允許著作權的擁有人,得以出售或放棄著作的版權,但當出版社取得版權以電子化形式出版時,出版社賣給圖書館的只有期刊的使用權,如果停訂,可能連原訂閱的過刊本都無法使用;另美國版權法第108條允許館際互借,107條則主張合理使用,但在電子化的世界裏,出版商禁止圖書館以電子檔進行館際互助,有些出版商甚至規定連印成紙本後的館際合作也不允許,這些限制,將阻礙科學研究的進展。學術論文版權原由創作的教師所擁有,一旦將之以排他性(exclusive)的方式授予出版社刊登,則期刊費用的高漲將永無止日。

面對高漲的期刊訂費,美國學術界曾由校長、教授、圖書館的主管聯合與出版社進行協商,要求降價,結果大失所望;失望之餘紛紛尋求紓困之道,目前普遍採取的措施如下:

1.成立聯盟,改變學術期刊出版的機制:美國圖書館界於1998年成立SPARC(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Coalition),呼籲教授不要為出版商昂貴的期刊擔任編輯及審稿的工作,改由自行出版,由聯盟出資請教授們出版同一領域的刊物,以營造具競爭力的學術出版市場及確保電子化期刊得以公平使用,SPARC目前已出版二十餘種期刊;美國的作法獲得歐洲的圖書館界的認同,於2003年成立SPARC Europe,朝共同目標前進。

2.成立網站,提醒學者及研究人員重視學術成果傳播的問題: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ARL)建置網站,名為「創造改變(Create Change)」,此站提供各種伸張著作權及投稿時如何簽署授權合約的相關文件;ARL倡導大學圖書館建置專屬網頁,宣導昂貴期刊訂費對學術傳播所帶來的危機,及提供紓解之道。

3.鼓吹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觀念:開放取用係基於學術研究結果應公開大眾取閱的精神,其出版的流程與現行期刊相同,論文仍需經過嚴格審稿(peer review),不同的是出版費用由著者支付,以此觀念出版而聞名的如美國的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英國的BioMed Central等。PLoS於2002年成立,開辦時獲得摩爾基金會(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九百萬美元的資助,由曾獲諾貝爾獎的 Dr. Varmus領導,以出版科學及醫學類的期刊為主;BioMed Central 為英國的商業出版社,出版百餘種的期刊7。

4.倡導學術單位建置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的機制:學術機構是學術內容的最大出產來源,教授們發表的會議論文及期刊論文、論文預刊本(Preprint)、研究中的報告(working papers)等,都是重要的學術資源,若可以由機構統一典藏,不但可以顯示其研究成果,同時可以呼應開放取用的精神。為推展此機制,學術單位開發系統,免費提供各界使用,著名的系統如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BOAI(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DSpace等;其中DSpace 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Mellon基金會提供180萬美金經費,HP支援硬體及技術,結合圖書館、電腦工程師及校內4個單位,歷經2年,於2002年11月推出。2003年起更展開DSpace Federation的計畫,進行DSpace典藏資料跨校檢索及交換的研究。

上述措施中試行開放取用的出版單位逐漸增多,目前每篇文章收取的費用約500到1,500美元間,而據全球聞名的 Science估算,其每篇文章的出版費為10,000美元,因退稿率高達90%,刊出的每篇文章前置處理的耗費高,這對缺乏經費補助的著者是項沉重的負擔,為彌補此缺失,有些出版社推行由機構支付部分的費用,以減輕其所屬人員出版論文的負擔,減免的幅度隨機構支付的金額而定。

開放取用的出版機制是否為抑制期刊訂費的良方,仍待時間考驗,據美國杜克(Duke)大學的研究,該校2003年出版4,500篇文章,以每篇1,500美元出版費計算,共需675萬美元,高出同年660萬美元的期刊預算8;另一問題為開放取用出版的期刊日益增多,但營利出版商的出版量未受影響,導致圖書館需支出兩邊的費用,壓力不減反增;還有非營利事業能否永續發展令學者憂心,為保險起見,他們寧可將稿件投到已具知名度的刊物上。

" Publish or perish" (出版或出局)長久以來為從事學術工作者的至理名言,努力研究,不斷出版是生存之道。然近十餘年來,刊載研究成果的主要園地──期刊的訂費猛漲,此句名言被改寫為 " Publish and perish"9,意即努力出版也無法倖免於難,節節高升的期刊訂費已成為舉世共同的難題。近來這個學術界的焦點問題,也引起政治界的關注,英國國會科技委員會對Elsevier期刊的訂價展開調查10,美國明尼蘇達州眾議員 Martin Sabo 提出「公眾獲知科學法案」,訴求禁止出版商對主要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科研工作要求著作權,他認為利用公眾資金支持醫學研究,收益和實用卻私有化,出版商的行為有背邏輯11。

將學術研究成果視為公共財(public good)雖是絕大部分人士的共識,但現實環境中,由於各領域的學術期刊缺乏競爭的出版社,在沒有替代品、無從選擇的情形下,難以掙脫漲價的窘困,唯有學者取回學術出版的主控權,才能徹底解決。學術期刊訂費高漲,絕對不是只靠館員關心就可克服,它需要各位貢獻智慧,共商對策。

圖書館在92年10月27日至31日配合高等教育未來展示所揭示的主題「知識領航──數位化是學術傳播的美麗新境界?」針對此一議題做出的系列探討12,歡迎點閱,腦力激盪,俾便及早贏回學術傳播的自由權。

註解:

1 Monograph and Serial Costs in ARL Libraries, 1986-2020(URL:http://www.arl.org/stats/arlstat/graphs/2002/2002t2.html)

2 Martha Kyrillidou. " Journal Costs: Current Trends & Future Scenarios for 2020 (URL:http://www.arl.org/newsltr/210/costs.html)

3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929869/000120662703000022/press3rd.htm

4 Paula J. Hane. " Cornell and Othe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Cancel Elsevier Titles. (URL:http://www.infotoday.com/newsbreaks/nb031117-1.shtml)

5 Harvard Libraries will cut journal subscriptions(URL:http://www.ala.org/Template.cfm?Section=News&template=/ContentManagement/ContentDisplay.cfm&ContentID=50295)

6 Peggy E. Hoon. " Who Woke the Sleeping Giant?" Change, v.35 issue: 6 pp.28-33, Nov./Dec. 2003(URL:http://search.epnet.com/direct.asp?an=11275245&db=aph&site=ehost)

7 Lila Guterman, "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Open Acces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an. 30, 2004.(URL:http://chronicle.com/free/v50/i21/21a01001.htm)

8 同註 7.

9 " To Publish and Perish" Policy Perspectives 17(4), 1998,

http://www.arl.org/scomm/pew/pewrept.html

10 Richard Wray, " Reed Elsevier at risk as MPs look into science publishing market", The Guardian Dec. 12, 2003.

http://www.guardian.co.uk/business/story/0,3604,1105250,00.html

11 "敲不開的圖書館大門 - 圖書館限制公眾對科技電子文獻的訪問"

http://www.qiji.cn/news/open/2003/11/20/20031120102244.htm

12 http://www.lib.tku.edu.tw/scholar.htm

NO.56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7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