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4-10-25

《專題》楊朝祥:政府鬆手 私大可以更美好

台灣大學數目愈來愈多,隨便一塊招牌砸下來都會打死好幾個博士,為什麼?因為民間期盼有更多入學機會,如從社會整體發展觀點來看,以知識型態為主的產業社會,大學變成非常重要的知識來源,因此,這些年社會多元化價值觀逐漸推展開來,但我認為知識經濟主導經濟發展時,我們的價值觀愈一元化,對學位比過去重視得多。

很多國家秉持社會主義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大學唸書,但是否有足夠經費及資源?學生畢業後是否有就業機會?大學要面對的一是財務困難,二經營有效,三是如何讓每位想唸大學的人都能在公平合理的機會下進入大學。另外大學逐漸商業化、產業化之後,會不會對原來的設立宗旨受影響?在這種情形下,大學改革變得很重要。

國營企業常常不如私營企業,但國內的私校卻不如國立,為什麼?因為公立比私立佔優勢,在教育資源、招生制度方面,公立與私立在競爭上都不平等,但最重要的是政府的管制。教改最需要改的有兩個東西:「家長的腦」、「政府的手」,大學法改了之後,政府就管得少了?事實上不然。政府手上握有「紅蘿蔔」和「皮鞭」,政府對私校的管制,以各種獎、補助來掌控,目前這種情形,要私立超越公立是不可能的。如果能站在平等地位,政府不要太約束,私立大學是可以比公立大學更美的,但政府的手能不能放?

NO.58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0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