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題目:民國一百年的三個工作趨勢
主講人:吳琬瑜(Cheers雜誌總編輯)
演講時間:2/27上午10:10
演講地點:0202
主辦單位:大傳系
【記者鍾張涵淡水校園報導】「大學不是一個職業訓練所」Cheers雜誌總編輯吳琬瑜這樣說道,她除了以簡報圖表來解釋「2005年台灣1000大企業人才策略與最愛大學生調查」背後所呈現的意義外,更談及大學新鮮人入社會的福利薪資現況,與應具備的競爭力。
吳琬瑜以天下雜誌和Cheers雜誌每年所調查的結果,配合自身理念,在講座中讓同學深思未來生涯的發展與規劃。吳琬瑜認為,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因此在就學期間,如何增加個人競爭力,就成為相當重要的一環。
吳琬瑜解釋,在Cheers雜誌所做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現今社會預計招募新鮮人作為員工的機會,從2002年的48%升至2005年的80%,其中金融業更高達90%,但是,雖然有8成企業預計招募社會新鮮人,規模卻大為縮減,意指招募名額減少,吳琬瑜認為,當企業招募新鮮人的意願增加,而名額卻減少時,同學們畢業如何凸顯自己的能力,就相當重要。「這位第2排的女同學,請問妳,若是妳和妳身旁這位女同學一起去面試同一家公司,你要如何凸顯自己呢?」吳琬瑜以現場同學作為舉例,她笑問:「你們都長得一樣端莊可愛,同樣的大學畢業,在相同的學歷與相同的程度中,你的優勢在哪裡?」
其中一位女同學在回應中提到自己的實習與打工經驗,此時吳琬瑜以Cheers雜誌的調查做延伸,企業最重視新鮮人什麼樣的能力呢?其中,重視實務經驗的企業高達87%,而70%的企業也青睞擁有專業證照的新鮮人,重視「豐富的社團經驗」的企業卻只有35%,吳琬瑜提到:「現在許多同學流行打工,但打工的時候要想想,如何和future合在一起?」接著她說明,高達45%的企業要求新鮮人具備一定的英文程度,更設定希望具有全民英檢中級、中高級,或多益測驗達513分以上的程度。除了英語,1000大企業中也有高達58.69%的公司,希望新鮮人具備「日文」能力。
吳琬瑜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成長太快,但也使得大學生在出社會後,面對的壓力相對增加。」依據經建會預估,至2010年,台灣24歲以上人口具學士程度者,將自2004年的48.3%大幅增加到81.8%。面對現在每年自四面八方而來的大學畢業生,吳琬瑜認為:「現在的世代較為競爭,同學們應該思考,在一次3到4人的in-terview中,同樣的問題妳要如何突顯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她強調平時閱讀與思考的重要。「高中考上大學時,我想:啊!終於可以不用唸這麼多書了。可是沒想到,上了大學,唸的書比高中的時候更多;等上了研究所,我想說:終於可以不要再唸書了,可是研究所唸的書,卻比大學時期唸得更多;等到我出了社會,有了工作經驗,卻發現自己讀的書更多了。」吳琬瑜告訴同學:「態度、自修和心性,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面試的時候,企業重視你這個人思考與閱讀習慣的展現。」態度在於你能否傾聽、能否敏感地發現外界的變化,並有企圖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心性則代表「素質」,吳琬瑜認為,人要能獨立思考,也要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單純的意志力讓人更不一樣。」當世界進步得太快、變化得太多,當現在大家懂得使用MSN傳檔案、用BLOG記錄生活,那麼:「成功的人不是什麼都懂,而是懂得自我學習、不斷進修。」
根據問卷統計,吳琬瑜指出,企業最愛大學生中,淡江大學為私校第一,其中淡江人的強項在於「團隊合作」、「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穩定度與抗壓性高」,但比較國立第一的成大、私校第一的淡江和技職體系的台科大排名,卻只有淡江大學在「實作能力」、「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與技術」皆落至10名以外,顯示淡江人除了團隊合作、學習意願、可塑性、穩定度與抗壓性外,其他能力在企業主眼中,仍然落後其他學校甚多。吳琬瑜認為台灣分科太細,大一、大二應該博覽一些,她以理工學院的學生做為舉例,學理工的學生,在大一、大二之時應該培養一些人文、藝術的學養,廣博一些還是比較好。她說:「在專精之處應當專精,但在大學生活中,也應至少撥出個30%到40%的時間,培養其他的能力。」她也認為,在大學時期應多培養自己的抗壓性,「可以選擇難度超乎自己能力20%的事情,去嘗試、去堅持,並試著超越自己。」
未來的三大工作趨勢,吳琬瑜認為是:「無就業的經濟成長時代來臨」、「管理菁英是未來人才大缺口」以及「臨時工作人口大幅成長」。意指在未來,由於高學歷的惡性追逐,「低就」是未來工作的現實呈現。管理人才、經理人則會成為薪水漲幅最大、最炙手可熱的人才需求,而臨時工作、派遣人力則會漸漸成為服務業的主流,企業主會積極雇用臨時工作者。
由於參與講座的學生以大四較為踴躍,吳琬瑜在演講中相當強調在學期間培養自我能力與工作態度的重要,她說:「網路也提供新世代更好的機會,但成功仍然不容易。」因此,如何訂立自身目標、明確自己未來工作的方向,「差異就在於專業與需求之間的了解」,最後她強調:「了解外界的變化、了解現在的環境,找出自己需要培養的專業,循序漸進地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如此在未來,必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