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06-06-20

五虎崗揭碑 創辦人談傳奇

【淡水校園訊】紹謨紀念體育館前的五虎碑於本月2日揭幕,創辦人與校長特別帶領師生登上五虎坡,參與揭碑儀式,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特別講述本校在五虎崗的歷史,訂名為「五虎崗傳奇」(The Five-Tiger Hill Saga),致詞全文如下:

淡水的五虎崗在56年前原是一片荒煙蔓草,乏人居住的山林,淡江卻在此誕生。自1950年創校至1980年正式升格大學為淡江的奠基時期(Foundation Period),也是淡江發展史上的第一波。在那段篳路藍縷艱苦的歲月中,從修築英專路,建「克難坡」到蓋宮燈教室,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煞費苦心、慘澹經營而來。此30年間,從英專到文理學院,學校採取質量並重的政策,自力更生,推動國、英、數會考,設立夜間部,實施全校性的電腦輔助教學。於1980年得奉教育部核准正名為「淡江大學」,至1996年「覺生紀念圖書總館」建立之前是淡江的第二波,也是定位時期(Position-ing Period),採重質不重量策略,我們引進了「全面品質管理」的觀念,使學校行政制度化,又實施「重點系所」以提升學術研究,獎助研究論文的撰寫出版以及國際會議的參與。

「覺生紀念圖書總館」於1996年落成啟用後,更成為淡江數位化的標竿,也成為淡江進入第三波的起跑點,為淡江提昇時期(Up-lifting Period)。此期間學校推動國際化、資訊化和未來化三化運動,提昇國際學術聲望與國際學術同步接軌。直到2005年蘭陽校園正式招生,進入發展中的第四波,為淡江的轉變時期(Transition Period)。淡江從小而大,校園從一個擴增到四個,完成了「知識之城」的淡水校園、「知識之海」的台北校園、「智慧之園」的蘭陽校園、以及「探索之域」的網路校園。五十多年來學校從原來採取的傳統式教學進展到非傳統式的網路教學;從校園「一體多元」的發展到現在「多元一體」的反向思維。過去百分之八十在加強硬體建設,如今在「紹謨紀念體育館」完工啟用後,學校的硬體建設大致完備,從此百分之八十要加強軟體建設,以提昇學生素質,塑造學校的學術聲望。

學校決策的基礎以往是根據會有甚麼樣的「後果」來制定,現在則需依據「前兆」來考量。就連續的時代來看,淡江第一波到第四波是連續的,包含「文化遺產」、「歷史傳承」和「機構使命」。從不連續的時代來看,淡江第四波是新S型曲線的開始,包含了「現代需求」、「市場機伶」和「未來情境」,而以上6項也是本校發展的原則。從連續時代到不連續時代其間教育思想的區隔、競爭、衝突、妥協和整合,說明了形成淡江四個校園的觀念架構。連續時代採保守原則,不連續時代則注重創新變化。前者速度緩進,後者快速急進。前者講求文化宗教傳統,後者專研宇宙科技未來。前者為養成全人教育,後者發展知識經濟。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空間、時間和物資不再是束縛的因素,皆可轉變為資源。以往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如今,以快遞和高鐵為例,事實證明寸金可以買到寸光陰。Bill Gates強調1980年代講求品質,1990年代則注重組織重整,到2000年代就講求速度。淡江從淡水的五虎崗發展到宜蘭礁溪的林美山,建立了四個校園,而各有其發展方向,其區隔與整合讓英式菁英教育,美式實用教育與中式全人教育,組合在一個學術王國中互相切磋琢磨,共創未來。淡江現正處於高峰,為避免走下坡,必須謀求轉變建立新的S型曲線,也就是要開創新的策略,建立新作風,講求品質,重新改造組織,加快速度,才能另創高峰,保證淡江第四波的成功。

淡江佇立在五虎崗上,面對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的大學競爭,到底應該採取何種策略來因應呢?我認為應該避免惡性競爭所導致互相廝殺,血流成河的紅海策略,要以良性競爭又互相合作產生「雙贏」的藍海策略來取代。淡江除了加強國際學術合作外,也要謀求國內公、私立大學校際學術合作關係的加強,才能產生「雙贏」的效果。

五虎崗傳奇發展到今天已經56年,形成了強而有力的「淡江文化」,建立了淡江學術王國,造就淡江校友20萬人,遍佈世界各地,為社會的中堅份子,國家的棟樑,受到社會肯定,淡江以他們為榮。對於未來要進入淡江四個校園求學的莘莘學子們,我誠懇的要求他們,必須效法他們的學長姐,來到五虎崗,爬過132階的「克難坡」進入校園,經過四年的陶冶,畢業時個個如虎添翼,必須再爬64階的「五虎坡」,從五虎崗上飛出去。這就是「淡江文化」,也就是五虎崗傳奇。

NO.64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8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3:17:34
  • 線上人數: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