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08-04-21

熱情成就專業 事業支持興趣

【記者蔡瑞伶專訪】「呱!呱!」一踏入辦公室,陣陣的蛙鳴彷彿置身野外。迎面而來的,卻是一臉斯文、打扮正式的標準上班族。他,就是企管系校友-陳王時。

身為伯驊印刷公司的負責人,陳王時對大自然卻有著滿腔熱血,開吉普車、帶著相機,上山下海跑遍全台,觀察拍攝自然生態。問及為何如此熱愛,他露出爽朗的笑容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這麼喜歡!」雖然非相關科系出身,全憑喜好與研究精神的他,對台灣所有的鳥類、蝶類與蛙類瞭若指掌,年紀輕輕便成為生態界的翹楚。「台灣32種蛙類圖鑑」,從攝影、文字到印刷,全是他一手包辦。

位於社子的辦公室裡,生態和攝影相關的書籍塞滿書櫃,角落裡除了成堆的攝影器材外,還有個水族箱養著花狹口蛙,而令人好奇的蛙鳴,則來自浴室裡的牛蛙。由於這兩種蛙類皆是外來種,不得放生,「要養牠們一輩子了。」他笑著說。這兩隻蛙更是他在外演講作為示範的「模特兒」,「總不能讓我白養牠們,卻沒有任何貢獻吧。」

去年剛從台北市野鳥學會,和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常務理事一職卸任,現仍是鳥會的資深解說員,有著豐富的經驗,活潑的解說方式和氣氛的帶動,大人、小孩,無不為他生動的講解著迷。難以想像的是,口齒清晰,講話風趣的他,國小卻曾因講台語會被罰錢,而不敢開口說話,戲稱個性內向不茍言笑。因服役的兩年強迫講國語,改變了他,才成就現今滔滔不絕的口才。退伍後,朋友的刺激讓他決定開始補習唸書,於民國76年考上淡江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為企管系前身)夜間部。

對動物興趣盎然的他,從小最愛魚,三不五時就往水族館跑,也常夥同朋友,安排並指導大家釣魚。上大學後,他原欲參加釣魚社,尋覓不著之際,卻意外加入淡江野鳥社,開啟他的賞鳥之路,也因此與同班同學,又同是野鳥社的妻子結緣。兩年後創立了伯驊印刷公司,課業與事業兩頭忙仍消減不了他賞鳥的熱情。除了四處走訪觀賞外,不懂的也會自己找資料研究,逐漸累積大量的知識,程度不下於本科系的學生。民國78年,他在因緣際會下加入台北市野鳥學會的解說員行列。「一般人加入鳥會是學習,我直接從教學開始。」豐富的賞鳥經驗與深刻的研究,讓他打破鳥會需入會一年,才能參加解說員訓練的資格,直接晉升為解說員。

幾年後,他看遍全台的鳥類,也對蝴蝶產生興趣,便與數名鳥會成員於民國83年發起「台灣蝴蝶保育學會」,開始賞蝶,並摸索攝影,記錄觀察的成果。過了幾年又開始觀察青蛙。短時間內看完台灣的31種青蛙後,第二年便開始拍攝青蛙,並為鳥會出版一本「台灣32種蛙類圖鑑」(當時為「台灣31種青蛙圖鑑」) ,更是台灣首度包含所有蝌蚪的青蛙圖鑑,雖不對外販售,至今也已於鳥會中賣出4萬本,並成為許多教學單位的蛙類教材。

因為興趣而延伸為專業,甚至培養出另一攝影專長。開始賞蛙後的他,有天忽然發現,年紀的影響使視力問題浮出檯面,「當時就想,那我總能拍下來吧。」他說。爾後他便砸下重金添購攝影器材,讓每一次辛苦觀察到的動物及昆蟲,能藉由攝影永久流傳。

打開陳王時的電腦,滿滿的照片記錄了他歷年來四處奔走觀察的成果,資料夾更仔細以地區、時間、種類分別整理,而他就像百科全書一樣,各類資訊完全收錄在他腦海裡。

雖然野外實地觀察的經驗豐富,見識過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陳王時卻不認為有多麼驚險,「我就是膽子大而已。」他說。最瘋狂的時候,經常徹夜守在沼澤中,只為了等青蛙下蛋,身旁幾隻白腹游蛇吐著蛇信向他挑釁,換作常人早就嚇得落荒而逃,他卻覺得有趣,「牠們沒有毒性,舌頭吐呀吐像水怪一樣,非常好玩。」談起這些經歷便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的他,也認真表示還是有危險的,「有時晚上遇到盜獵的獵人,就要低調關掉頭燈,以防被誤認為獵物而遭開槍射殺。」曾千里跋涉前往深山觀察熊鷹,在樹屋待上一整天,拍下許多母鷹與幼鷹等難能可貴的畫面。或是在墓仔埔旁的池塘觀察青蛙,同行的人怕的半死,他卻覺得「觀察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顧及旁邊有什麼。」幽默的他也說:「要是有好兄弟當然歡迎他們一起來看,這麼多種青蛙就在旁邊,不看就太可惜了。」

白手起家的陳王時,以事業支持興趣,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理念,「要讓一個人成功,就要先讓他瘋狂。」憑著滿腔熱情和衝勁,以及瘋狂的研究精神,他從一個外行人成為內行,有著不亞於專家學者的經驗和了解,也因此能在兩爬類群保育類野生評估分類專家會議中立足,擔任委員。更是各大機構爭相邀請的講師,除了仍在鳥會指導訓練解說員外,也是新莊市公所生態保育團隊顧問、社子文教基金會生態講師和北投文化基金會常務董事,致力於生態保育的工作。閒暇時他常開著車、帶著器材全台走透透,颱風天也不例外,因而拍到許多珍貴的畫面,包括一些稀有物種和國外繫放的鳥類。

問及是否有新的興趣時,他笑著說:「這三種就夠我研究了。」雖然如此,某天若又找到新的研究對象,相信他又會扛起攝影器材,開著吉普車,開始另一趟瘋狂的旅程。

NO.71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20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