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8-05-26

留學傳真:波士頓天方夜譚--演出「我的頭髮」

「可別跟妳爸媽說妳居然飛來美國演音樂劇!」導演特別叮嚀我…歐歐,我不小心說出口了,抱歉。

2008年,恰巧是1960年代,百老匯嬉皮代表劇作《HAIR》四十周年,但是…嬉皮文化是什麼?連美國現代文化都一知半解的我,哪有心思去煩惱這早就成為過去的六?悾年代啊?但是被問號淹沒的我,胡裡胡塗接受朋友的慫恿去試鏡,然後,胡裡胡塗地,開始了我人生第一齣音樂劇。

在第一次排演之前,我腦海裡,輕輕構築著學生戲劇的藍圖,算是對未知的音樂劇做個心理準備:學生戲劇,應該不會太難吧?我想。沒想到,我所做的「準備」絲毫無法對我伸出援手,這個音樂劇專業程度,大大超乎我的想像。我們的導演,雖然是學校的教授,卻曾經在紐約執導過舞台劇,而陣容中,每個人都有豐富演出經驗不說,更有從小在聚光燈下長大的硬底子演員,初生之犢怎麼可能不畏虎,我心裡頓時冒出許多小苦瓜。後來才知道,為了跟這齣具有極大時代意義的音樂劇致敬,這次的演出規模,是前所未有的盛大,一連六周,每天晚上最少四個小時的排演,外加接近開演時,假日甚至高達十二小時的練習,讓初次看到時間表的我,下巴老實不客氣地掉下來。

綵排緊鑼密鼓開始進行後,才漸漸了解這些時數是不夠的。身為一個文化的外來者,光是劇本就讓我一個頭兩個大;當初《HAIR》是由一群年輕人,以無厘頭的方式寫下屬於他們的幽默,劇中大量六?悾年代的「火星文」不說,更牽扯到許多對當時政治、文化背景的諷刺及次文化的術語,讓我與劇本的初次相會,簡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兩個多月下來,這些讓人頭昏腦脹的字母,從外星語到白話文,倒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也讓我從中了解了不少美國歷史。原來,現在我們所見識到的美國文化,多是奠基於1960年代那短短的十年;四十年前那群講求及時行樂,企圖顛覆傳統規範,把改造世界當成使命的年輕人們,竟真的影響了將近半世紀的美國,並漸漸滲透到全世界。 過去六周,生活被《HAIR》完全佔滿,充斥著音樂與舞蹈,所有的事情都很新鮮。從未受過西洋音樂基礎教育的我,沒想過有一天會拿起以前瞄都懶地瞄一眼的五線譜,面對一小節擠進八九個單字的歌詞,每天嘰嘰咕咕地練習。為了將這些比唐詩三百首還難記,比「前山有個嚴圓眼」還拗口的歌曲琅琅上口,像傻子一樣,找到機會就碎碎念,走路的時候、做功課的時候、洗衣服的時候,搞到最後,下意識,張嘴就是歌詞。但是你以為這樣就沒了嗎?當然不,英文裡的音樂劇,可一點也不顧名思義,歌舞劇更貼切點。對我這種新手,要邊唱邊跳,一開始很容易上氣不接下氣,也常常顧此失彼,為此還開始每天運動,以訓練肺活量,簡直是喪心病狂。但是,另一方面,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彌補了小時候硬生生被打斷的芭蕾生涯。

於是,在這樣疲勞轟炸…噢不是,醍醐灌頂一般地訓練中,我慢慢地認識《HAIR》。它並不是僅是叛逆,那是當時的無奈到無畏而至無謂,對戰爭的心痛,對未來的恐慌;而這齣劇之所以轟動一時,因為它成功縮寫了六?悾年代的內心。聽到觀眾在演出中泣不成聲,聽到老夫老妻說這是他們18年來看過最好看的一齣劇,看到身歷嘻皮年代的觀眾肯定我們的情感詮釋,甚至有人會在路上攔下我們,希望演出增加場次,忽然深深體會到這齣劇的涵意,早已超越歷史,那個電影才會出現的年代,一瞬間,離我好近。自此之後,《HAIR》不再是父執輩的回憶倒影,這裡有一群年輕的傢伙們,仍然繼續延續著那段輕狂歲月的生命力。

NO.71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16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1-03 18:08:21
  • 線上人數: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