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9-12-07

宰我晝寢與品德教育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此中說明了大學之核心價值在道德,在人的善性良知,它引領人們追求自我實現,追求人與一切存在的親切與和諧,而且是一種至善的圓滿追求。這也正是大學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它具有永恆而普遍性的意義。

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都是我們的生活內容,品德的實現也就是在生活中的實踐,這就是知行合一。即就大學教育而言,品德教育依然是重點,而且就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體會證悟。前一陣子有教授對大學生上課飲食無節提出批評,也對禮堂聽講而昏睡一事進行反省討論,說明大學生的品德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教室是上課的場所,也是彼此討論學問、追求真理的神聖領域,當然應該以恭敬之心處之,這種恭敬之心一方面是對歷史文化與知識真理的尊重,一方面也是對所有身處其中的心靈的一種尊重。因此,上課飲食畢竟有違恭敬專一之要求,當然應該避免。同理,禮堂聽講依然是一種莊嚴的場景與過程,它要求美善與崇高,使人能提振生命,自我超越。這是所有人皆應有的文化素養,大學生自不例外。就此而言,教授們的憂心與反省是完全合理的。

當然,如果師生之間原本就是在教室通過飲食聚會,或在禮堂舉行輕鬆之餐會,則此時既已有規範與約定,只要能守此分際也就是合理之舉,無須太過緊張。問題的核心在師生對此上課聽講一事之價值及其規範,是否有一深刻的反省與自覺。若能自覺此中禮儀規範乃是為求彼此合諧無礙而後有之建構形式,則此禮儀規範便不是一種外加的強制,而是內在自我的要求,易言之,禮儀規範不再是外來的他律,而是自我實現的自律,遵守規範正是遵守自我的意志與理想罷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教誨我們,喪失本心仁心的禮樂規範,往往只是一種虛的形式,而無法滿足人性真正的渴望與要求。但是,人做為社會的存在,亦必須有一客觀的形式做為彼此溝通的基礎,因此,「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就成為品德必然的要求與內容。非禮勿行是原則,至於上課飲食、聽講不專心甚至昏睡是否合禮,則有賴我們良知的反省自覺加以判斷,此所謂「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自我覺醒、反省、判斷、實踐,正是品德教育的標準程序,也是每個人自我成長的必經歷程,大學生為社會所殷切期望的社會中堅,自然應該無負社會與自我之期許。

大學是生命成長的殿堂,品德教育是靈魂的自我焠煉,而師生是朋友倫,是以道義相許的道義團體,彼此要相互勉勵,彼此提攜。且讓我們就從上課飲食的生活小節中,啟動師友之道與敦品勵學的生命教育之旅。

NO.77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7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3:17:34
  • 線上人數: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