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10-05-03

研究挖挖挖 淡江臥虎藏寶

文�張靜怡、黃雅雯、王妍方、王育瑄

古人有言:「萬物靜觀皆自得,處處留心皆學問」,你可知道,淡江有許多特別的研究室就像寶藏一樣「藏」在校園裡嗎?像是曾經盛極一時的通俗武俠小說研究室,是號稱全世界收藏量最豐富的地方,連日本學者都特地前來取經;而代表台灣的運動項目─棒球,也在知識工程與管理研究室中,成立「台灣棒球維基館」,是許多棒球迷醉心的知識庫;此外,口述影像研究室每年培訓志工,用口語表達帶著盲胞「聽」表演,讓盲胞也能與明眼人一同享受影像之美。究竟校園中還有哪些特色研究室呢?趕快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去挖寶吧!

酒文化研究室

不到3坪的空間,酒文化研究室幾乎快被各種稀奇古怪的酒瓶埋沒,倚著牆面的木製書架所陳列的,是各式各樣的酒瓶與相關書籍,主持該研究室的歷史系副教授何永成笑瞇瞇地說:「你們看得到的幾乎全是酒瓶!」視線再往地上一瞥,十幾個手提袋裡頭,依然裝著酒瓶。何永成透露,他收藏的酒瓶將近1萬種,這些只是收藏品中的冰山一角!

除了人物、動物等酒瓶造型,還有戰車跟地球儀等,而它們背後的小故事,更是酒文化研究室吸引人的地方,甚至連外國學者特地來參觀。何永成說,自原料、釀酒、設計酒瓶到生產行銷,酒文化都需觸及各領域的知識,「越有造型的酒瓶,就越有保存價值,不就是文化創意嗎?」談起酒瓶的造型,裡頭可是蘊藏了一門學問,拿起一個原住民造型的酒瓶,它的表情、服飾配件,甚至是肌肉線條,每一寸都維妙維肖。何永成解釋,由酒瓶的造型,就可研究其歷史背景、設計師的思路及所隱藏的內涵,因此「酒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同學們若想窺探酒文化研究室的奧秘,就到L315瞧瞧囉!

酒文化就只有研究酒瓶嗎?其實酒文化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可從種五穀雜糧的農學院、牽涉釀製的化學工業、酒瓶和包裝所依賴的藝術與文學、負責行銷的商管領域等方面著手;而琳瑯滿目的酒類和酒瓶,也能反映歷代政治、財經、社會、軍事與藝術人文的關係,成為一個觀察時代現象的依據。

女性文學研究室

拉開門把,映入眼簾的盡是一櫃櫃的藏書擺放著李昂、廖輝英、張愛玲、三毛等女性作家的作品,牆上掛著最富盛名的女性作家張愛玲之照片,花布桌上擺放著一盆盆小巧可愛的花,L528洋溢著風華細膩的氣息的空間,為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

該研究室於民國88年成立,目前由中文系助理教授黃麗卿主持。藏書融合古典和現代,以台灣、大陸和海外女性文學著作及古今中外對女性文學的評論等,共3000餘冊。更藏有詩人張香華所贈之珍貴手稿、會議評論及相關作品集等。而該研究室借還書空間也全面開放,提供借書服務。

但可別以為會來女性文學研究室的學生都是女性,曾擔任過該研究室義工的中文系校友游閔吉回想,因老師的啟發,讓他對細膩的女性文學有了另一思維。欲知最新訊息,就密切注意該研究室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femtku吧!

女性文學是什麼?以女性自身的角度藉此表達女性經驗或看法,並以此為基準,探勘出較清晰的女性學歷史及版圖之文學。

田野調查研究室

艷陽下,架著重重攝影機,跟隨淡水藝術節「踩街」活動;海風中,浸泡在河海交界之處,追蹤鰻魚苗。紀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捕捉淡水每一個當下,用心關懷淡水這塊土地,這就是位於L409的「田野調查研究室」在做的事。

「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於民國83年,目前由中文系教授周彥文主持,早期利用文字記錄淡水地區快消失的人事物,後期加入影像,透過學生實地田野調查與影像拍攝,深入淡水社區,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地方文化,迄今已發表沿革志、廟宇志、民俗志等,藉此達到「東方文化、在地思考」的目標。中文四林哲謙表示,「田野調查研究室」就像是一個練習室,從擬定題目、初稿、拍攝、剪輯、後製幾乎都由學生一手包辦,過程常常是新手上路,邊摸索邊學,有時候甚至忙到在研究室過夜,雖然很忙碌,但收穫卻是遠大於想像。他說:「我是通勤族,所以淡水對於我就像是個海口,一個過度的地方,但接觸了田野調查後,接觸淡水的歷史、人物,慢慢有了情感,淡水不再是毫無意義的名詞,而是充滿回憶的土地。」

何謂田野調查?所謂田野調查係指在研究開展前,透過實地參與,全面性紀錄現場活動,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前置作業。而且範圍不僅止於農村鄉事間,舉凡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藝術、人類學等,也都會利用田野調查來廣泛蒐集資料,架構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

歷史文物研究室

由歷史系教授黃建淳主持的歷史文物研究室,雖然成立計畫的審核才剛通過,還沒有實體空間可展示珍貴的文物,但去年7月,歷史系與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合辦中華玉器國際展,在黃建淳與其工作團隊的努力下,受到國際肯定,新加坡的文化團體也積極向黃建淳展開邀約。

透過電子放大鏡,黃建淳專注地鑑定著玉器的料、工、形、紋,在一般人眼中,或許研究玉器就像研究石頭,但遠古時代,「玉」本身就是美石的代名詞。他說,玉器文化影響我們的生活很深,許多文字和成語也有和「玉」有關,值得研究,希望把這門學問介紹給更多人認識。他表示,該研究室的收藏來源大多是歷史系老師及學界的收藏家所提供。他說:「初步估計,未來在歷史文物研究室中的收藏可能有數百餘件,包括玉器、青銅器、台灣歷史性文件與竹木牙雕等多種歷史文物,在私立大學內,對相關的教學與研究而言,應算是相當豐富的收藏。」

何謂玉文化?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中華玉器的美感,並不止於器物的外在型式,最主要的是歷史所賦予其內在的信仰價值與民族文化,並在巧匠大師的手下,含蓄而巧妙的交融於古玉美術裡,使得代表著各時代的特色和民族個性,都能綻放出璀璨的光輝。

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奈米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於民國92年,成員分屬理、工學院之物理、化學、化材、電機、機電等5系所,目前共有26位成員。該研究中心創始人學術副校長陳幹男表示,當時台灣的奈米研究剛剛起步,淡江在私立大學中算是起步相當早的。

物理系教授林喻男目前即在進行「奈米鑽石材料的合成技術與應用」,他說:「奈米是一個具有高應用潛力的新材料,可應用各個不同領域,很多奈米產品都附有高價值,如:奈米金、奈米金線、奈米球等。」奈米鑽石薄膜又因具有超平整表面結構和其他許多優越特性,被稱為是上天遺留下來的寶物。他表示,因為只有特殊結構系統的「微波電漿化學氣相沉積法」才能產生奈米鑽石,而一部微波電漿設備要價要500萬,所以來淡江之後就自己根據相同原理設計,找人製作,只花了150萬。目前的研究,已有發現一些新現象:像是利用氫、氦電漿當電漿源可以改變奈米鑽石薄膜的性質,還有因學生採取不正確處理製程,意外發現雙層奈米鑽石薄膜場發射性比單層的要好的特性。

何謂奈米科技?奈米是長度單位,1奈米等於一千分之一微米,1根頭髮的粗細大約為50微米。奈米科技係研究當材料非常小時,在物理、化學、生物方面會產生什麼新的性質與現象,有別於現行巨觀尺度下的特性與現象。然後依此機能與特性,設計、發展可應用於生活上的技術,諸如能源、半導體、民生物品等議題上。

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

座落於淡江大學新工學大樓9樓的「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自民國96年成立以來,一直以再生能源的應用與新型光電材料開發為研究的目標。最為人知的「太陽能」更是這個研究室一直努力的方向,化材系教授張正良表示:「過去海水淡化的技術,能源消耗大且會造成海水污染。現在致力於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的淡化,既安全又環保。」

能光中心擁有許多高科技器材,如:平板式與真空管式太陽能集熱設備、太陽光模擬器、全通道式太陽能熱水集熱器等。目前,能光中心致力於三大重點工作:分別為「進行再生能源與光電材料相關技術之研究及應用」、「成為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能源與材料教育的資源」及「以研討會及產學合作計畫方式將研究成果技轉產業界」。能光中心除了將繼續推廣研究太陽能海水淡化的技術外,也希望將太陽能技術運用在電子業,減少溶劑回收方面造成的環境污染。

為何要研究能源與光電材料?看過電影「2012」的震撼情節嗎?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引起大家對於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的觀念,於是開發太陽能、綠色建築、光電陶瓷材料技術開發就成為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研究的重要課題喔!

西藏研究中心

來到L415,甫踏入西藏研究中心,視線立刻被牆上一幅釋迦牟尼佛的唐卡和供桌上的神像所吸引,對西藏人而言,宗教信仰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文化、經濟與政治活動,都和宗教有關;但西藏研究中心主任吳寬強調:「歷史、語言也是西藏民族的重要文化資產。」

吳寬表示,西藏研究中心成立於民國94年,專門研究西藏學。因此常有電台、電視節目及平面媒體請教有關達賴喇嘛與西藏的問題。去年暑假,吳寬特別邀請印度色拉寺的仁波切到本校做儀軌示範,吸引100多人參加。此外,西藏研究中心的收藏除了仁波切加持過的簽名及師父歷代流傳下來的「法器」,還收藏兩顆「舍利子」,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什麼是「儀軌示範」呢?其實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儀式」,就是所謂的儀軌。為了讓佛門子弟能夠具體實行佛門經典中的法義,於是就根據經典中的道理或方法,依世俗的因緣,制定成具體可行之各式各樣的佛門儀軌。

圖像漫畫研究室

這裡不是漫畫租書店也不是動漫館,而是「圖像漫畫研究室」。該研究室於98年學年度,正式於L411落腳。研究室陳列著滿滿的漫畫書,現場逾2000本,僅為總藏書量的十分之一。世界珍品,皆可在該研究室尋覓,其中全台第1本漫畫《雞籠生》也為收藏之一,雖不提供外借服務,但同學都能在此研究呢!

該研究室由中文系副教授馬銘浩主持,以漫畫為媒介,讓更多學生了解並分析圖像在台灣的發展,藉由動漫產業、圖像文化等活動,推動產、官、學三方合作。該研究室之起源可溯於十餘年前,人稱漫畫博士的洪德麟與馬銘浩提及,他在淡水後山上汗牛充棟的漫畫珍品受到天氣的危害而殘破不堪。因此馬銘浩便與行政副校長高柏園前往搶救漫畫,移至本校置放。

自上學期初起該研究室與文創產業創新課程配合,舉辦一系列台灣知名漫畫家之演講活動,並分享該領域的發展概況。更於民國98年10月23至26日,與臺北縣政府、淡水鎮公所及臺北市漫畫工會合作,在淡水鎮公所舉辦「2009年國際漫畫家大會」。目前正與台北縣政府及淡水鎮公所積極合作,未來可望興建漫畫主題博物館。想更了解圖像漫畫研究室嗎?請參考網站http://studentclub.tku.edu.tw/~maxleaf/all.htm。

何謂圖像漫畫?藉由圖像閱讀,了解文字及圖像之差,而圖像範圍廣泛,因此以圖像重鎮漫畫為載體進行強化。

口述影像研究室

口述影像研究室成立之因是由於盲生資源中心為了突破視障生在影像無法觸摸之困境,與大傳系合作,將國外口述影像的理論與系統相整合,並在國科會的補助下,於民國89年成為全世界唯一,亦為第一間將口述影像理論建立並進行研發的研究室,並由口語傳播專業的大傳系教授趙雅麗教授主持,目前正座落於O501a。

趙雅麗說明,影像中難免會有無聲的狀態,如男女主角冷戰時,男主角轉身離開,女主角潺潺留下淚來等情景,劇中主角的表情或姿體為視障者無法領會的,因此必需緊抓其空白,插入話語,讓視障者透析後來的劇情走向。

為打破視障生在影像上的藩籬,該研究室推動口述影像在台發展,並參與舉辦一系列服務及活動。如:與公視合作播製口述影像版影視節目、與教育部合作開發視障教育圖文溝通方案,並規劃全方位無障礙視障導覽系統,像是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進行馬諦斯特展的博物館視障導覽服務;架構視障文化創意產業社群節目,如:籌辦「視障兒童偶劇研習」及成立視障「炸蝦捲劇團」等。趙雅麗表示,目前正積極爭取公視口述影像服務,並保障視障者的權利,讓他們也能與明眼人一樣,享受到影像之美。

何謂口述影像?以廣義論,是將影像轉換為文字及口語方式表達,以協助視障者克服影像障礙;而狹義論,口述影像則為一在不干擾正常節目中的聲音和對白的情況下,讓影像即使在無聲的情境下,亦可透過口述的方式,將情境、時間、空間、角色關係、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等加以描述。

知識工程與管理研究室

「知識工程與管理研究室」分為兩大領域,在知識工程方面,有資圖系副教授歐陽崇榮及助理教授賴玲玲在知識管理工具上的應用,而數位典藏方面,則為助理教授林素甘帶領的蘭嶼原住民文化與資圖系系主任林信成主持的台灣棒球數位典藏計畫,其中最熱門的莫過於「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維基館」是林信成於民國93年開啟的「棒球數位典藏」計畫的創始網站!踏進研究室,櫃子裡頭擺滿各個球員珍貴的親筆簽名球及絕版的棒球書籍,雖然不是死忠的棒球迷,但憑藉著一股「把台灣特有的棒球文化留下來」的想法,讓他決定著手「棒球數位典藏」的計畫!

時至今日,該計畫已邁入第二階段,「台灣棒球維基館」前陣子也剛好滿5週歲,在「棒球新聞」、「棒球影像」、「棒球專欄」這些密密麻麻的類目後面,撰寫許多鉅細靡遺的資料,對於棒球迷來說都是無價的珍寶!林信成表示:「除了會跟收藏家合作,將這些難得的收藏數位化成檔案外,最有趣的是,台灣職棒的忠實粉絲群還會不時地在維基館撰寫一些球員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或訓練秘辛在裡頭!」大家默默地耕耘結果,更讓這個維基館網站總點閱率突破了一億五千萬次呢!林信成表示:「未來除了將文物數位化的任務永續經營下去外,更會以棒球為起點,擴大發展成各種運動主題的資料庫!」若想一窺棒球世界的魅力或分享你的收藏,歡迎上「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http://twbsball.dils.tku.edu.tw喔!

知識工程與管理是什麼?知識工程與管理的研究方向涵蓋了知識工程與知識管理兩個領域,並以資訊科技及數位化技術作,將文化資產加值利用及數位典藏,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維基百科就是網際網路上一個成功的知識管理系統喲!

NO.78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52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