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予揚淡水校園報導】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FICHET)及歐洲教育展主辦、本校承辦之第3屆臺歐高等教育論壇(3rd Taiwan Europe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於24日在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行,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處長林文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董事長暨本校校長張家宜,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美、歐洲經貿辦事處代表Frédéric Laplanche、台北英國文化協會中心主任Alison Devine MBE、德國學術交流中心主任Stefanie Eschenlohr等近60位外國代表與會;另外國內有中山、政治、中興、台北、逢甲、東海等大學出席,共有來自臺灣及歐洲逾百位高等教育機構學者共襄盛舉。
會後參訪文錙藝術中心,由副主任張炳煌介紹e筆書畫系統,讓外賓親自體驗。除了論壇討論,大會也提供交流平台,臺歐的校方代表也藉此與多所高教機構面對面,討論未來的合作計畫。
張校長表示,論壇延續去年討論議題,而由於臺灣少子化的浪潮,預計105年可就讀大學人數約等於招生總人數,接著可就讀大學人數將逐年下滑,這對全國160餘所大學校院招生造成極大的影響。張校長期待台灣與歐洲各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能夠更加密切、頻繁,並期待參與論壇的學者們,共同為國際化工作努力。
林文通首先進行「加強臺歐高等教育合作之政策與執行策略」演講,林文通以2010年數據說明臺灣與歐洲留學生分布狀況及留學情形,並分析臺灣吸引歐洲學生的原因為:臺灣社會保有完整中華文化,能讓留學生真正體驗。林文通也向與會者報告臺灣加強臺歐高等教育之執行策略。
Stefanie Eschenlohr指出,歐洲喜歡臺灣的原因為社會的開放與民主,也對未來英語授課廣泛於校園抱持期待。除了主題討論,論壇交流平台「Match Making」,讓臺灣及歐洲的學校代表與多所高等教育機構面對面討論合作計畫。法國教育中心代表曾馨弘說明,臺灣取得歐洲的資訊往往透過美國,Match Making的方式可以讓各方直接了解並提出更具建設性的合作內容。
戴萬欽表示,期許將來能落實臺灣高等教育學府邁向國際化的目標。在實質的交流與合作上,能提升臺灣拓展國際競爭力的動能。李佩華則說,透過這次論壇,讓各校有更多機會認識淡江,落實國際化。
NO.838
| 更新時間:2011-10-31
| 點閱:1434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