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倩彣專訪】「眼光決定高度,態度決定成敗!」這是榮獲本屆金鷹獎日文系校友、現任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楊思偉的座右銘,陪他走過31個教育年頭及面對各種挑戰,亦始終秉持「對良心負責」的剛毅態度,奉獻付出、不求回報,讓楊思偉奠定現在杏壇的崇高地位。
「要成為一位好教師,必須先成為一位好學生。」對楊思偉來說,真誠、愛與奉獻是教育的基石,以學生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嚴謹治學的素養,獲得典範教師。綜觀博大精深的教育精神,從他的求學與成長歷程中孕育而生,楊思偉憶起從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旋即到臺中與臺北擔任國民小學教師。但因為對於日本語文有高度的學習興趣及熱愛,他進而選擇利用下班之餘,到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進修學士學位。
即使白天仍須備課、教書,但楊思偉還是盡可能參加學校舉辦的日文朗讀與演講比賽,希冀提升日文溝通的能力,累積口語表達的實力,日後對於楊思偉在進修和教學上皆有相當的影響及助益。
此外,楊思偉感言,日文系榮譽教授林丕雄的〈日本文學〉課,以深入淺出的文學,對石川啄木的詩詞進行剖析和專研,讓他不僅學習到欣賞日本文學之美,且林丕雄的教學作風更成為他學習的對象。爾後,楊思偉在教育界優秀的表現也獲得林丕雄的肯定,曾受邀回到母校日文系兼任講師。
孜孜不倦的楊思偉淡江畢業後,於1983年赴日東京大學留學。教育原是楊思偉的熱忱、使命,日文雖說是興趣,但卻也成為培養專業的途徑之一。對於日本學術研究深感欽佩的楊思偉,談起在日本求學的7年半,楊思偉深入研究日本教育體制、發展趨勢及改革,進而藉此了解其精緻文化與工作態度。而日本人掌握循序漸近的關鍵模式,讓made in japan成為優質代名詞,皆促使楊思偉反思,該如何取經獨特的教育觀點,「因為教育是教師的人生舞臺,且教學是教師的專業展現。」皆顯視教育的影響力不僅深遠,更是長遠大計。
楊思偉在1990年歸國,在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擔任教授,發揮所學專業,讓他在學術上的成就與聲望,備受肯定及推崇,曾先後出任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秘書長、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師範教育學會秘書長、教育學會理事等職務。目前則是擔任比較教育學會與師範教育學會理事,其學術研究能量,結合實務工作經驗,讓他擴展眼界之餘,對事件分析亦更加鞭辟入裡。
致電採訪的過程,親切的語氣常讓人感覺能拉進距離的楊思偉,認為自我人生價值,除了培育優良師資外,更希望能將傳承教育文化。此外,楊思偉也常會以行動來表達對學生社團的鼓勵和支持,或許就是這種「無聲勝有聲」的站臺力量,讓學生感到「贊同」。但其實用「允文允武」來形容楊思偉也不為過,曾在學生時期參加國樂社,體育更是他的強項。桌球,即是楊思偉就讀師專時,培養的運動專長,讓他更曾經是「木鐸盃」上臺領獎的常客。
執教鞭數十載的他,更於日前獲得行政院教育部頒發的「中華民國102年師鐸獎」,成為首位獲得臺灣教育界最高榮譽的大學校長。楊思偉謙虛地說:「起初得知獲獎時,有股不敢當的感覺。但聽到認同支持及肯定的掌聲時,使我加重了一份使命感,要讓臺灣的師資培育更優質,這也是我將不屈不撓去貫徹的目標。」
面對教育現況,楊思偉對於臺灣師資需求減少也開始著手因應對策,他建議學生透過修習第二專長,讓畢業後的出路不再僅侷限於教師一職,且楊思偉期待教育大學的學生除了教育專業外,更具有跨領域學習的能力,透過雙軌接受知能的環境下,讓學生對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正因為宗教的奉獻精神與廣積善德的理念,對楊思偉有著深厚的影響,在教育界服務的態度更是贏得前輩、後進的尊重。榮獲本屆金鷹獎,楊思偉依舊謙虛地直言:「不敢當。除了感謝母校的肯定外,更希望有機會能夠回饋淡江。」楊思偉努力實踐對於教育的使命,更勉勵全校同學,「要保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且夢想不能只是空想,要有著堅毅的信念去付出、實踐。」
訪談間,真實地感受到一顆對教育使命保有熱切的心,在追求卓越理念之餘,建構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我想對這塊土地的師資培育做些事!」他重塑學習態樣,建立教育大學的革新典範,更希望對得起所有學生和家長。無論是師鐸獎、金鷹獎,每個獎項給予的肯定,皆像是楊思偉對教育付出的里程碑,讓他帶著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往前邁進,繼續培育優質教育人才。(圖/臺中教育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