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4-04-28

【卓爾不群】薈萃人文涵養 澆灌文學新苗

【記者林佳彣專訪】「不想名留青史,而是在寫歷史。」簡單一句話,道盡《印刻文學生活誌》總經理,現為中文系博四田運良對於推廣臺灣純文學的理念。他在歷任聯合文學總經理及印刻文學總經理期間,前後分別籌辦13屆全國巡迴文藝營,及11屆全國台灣文學營,將文學以不同形式普及社會。另外,田運良不僅是臺灣文學的幕後推手,更在臺灣文壇佔有一席之地。其創作以新詩為主,相繼出版《個人城市》、《為印象王國而寫的筆記》、《單人都市-田運良詩札》、《我書-田運良詩札 北臺灣文學123》詩集;個人創作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文學獎等殊榮。其優秀表現,5月4日將受中國文藝協會表揚,獲頒第五十五屆中國文藝獎章詩歌創作獎,肯定其藝文工作成就。

創作受青睞開啟文學康莊大道

田運良對於文學的喜好,源自於就讀陸軍官校機械系時期。在那些時日,「不是出操,就是上課。」他利用空檔磨練文筆,「寫小說太長,散文也不短,所以選擇新詩創作」,並投稿至各詩刊、文學獎。接連獲得陸軍金獅獎、國軍文藝金像獎、青溪文藝金環獎等肯定,個人創作受青睞後,信心大增,開啟他的文學之路。同時,他亦參與「四度空間」、「地平線」詩社,創辦《風雲際會》詩畫頁,讓自己浸潤在文學的涵養中。

退役後,田運良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僑委會在美國興辦的《國際日報》擔任副刊主編。接著,他進入聯合文學擔任助理編輯、編輯、主編等職,奠定其文學底子。在這13年時光,經歷各個部門,他言談間帶著感謝地說:「在文壇能有今日口碑,是在聯合文學蹲馬步、練武術、磨技術來奠定基礎的。」

重拾書本深廣文學內涵

2003年,聯合文學總編輯初安民決心創辦屬於自我品牌的雜誌《印刻文學生活誌》,並邀田運良擔任總經理,再度攜手打造文學的黃金時代。3年後,他有感於自我學養不足,因緣際會下,進入佛光大學中文所在職專班。他求學若渴地說:「如果想讀書,你就會努力讀書。」此信念也與田運良日後進入淡江中文所博士班有著密切關係。他心想:「擁有如今的社為地位之後,看到同業傑出的淡江學長姐,如前臺灣文學館館長、現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聯合報》家庭婦女版主編楊錦郁、《文訊》雜誌社長封德屏等前輩,再度燃起我求學的心。」加上本校中文系教授顏崑陽、退休教授曾昭旭等資深師資,更是田運良選擇淡江的原因之一。

就讀中文系博班期間,田運良發現淡江環境、淡水歷史古蹟和文學風氣興盛,因此近3屆全國台灣文學營皆在本校舉辦。他提及:「文學營像是文學嘉年華般,讓更多學員能與作家面對面對話。」印刻文學營的特色是以純文學為主調,邀請各文類文壇作家,以其專業角度引領參與者探討文學;並分為小說、散文和新詩等組別,近年來為提升豐富性,新增戲劇、電影及歌謠組,即將於今年暑假登場的第十一屆文學營,更突破加入文創組,「不僅是看電影、讀戲劇,更將時下流行元素偶像劇放入其中,讓營隊不僅是死板讀文學。」田運良希望融合文學、美術、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戲劇、電影等八大藝術,「未來,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領域。」即使辦理文學營期間難免辛苦,田運良堅定地說:「推廣純文學的精神是要堅持下去的。」他並不認為文學營推廣有困難,反倒是說:「要把文學營辦得好,食宿等後勤補給相對重要,這正是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所在。」

跳脫傳統框架張羅文學盛事

每年除舉辦文學營,印刻文學也承攬舉辦臺北市文化局6屆台北文學季,該活動含括書展、講座、文學地景導覽等活動。田運良說:「為嘗試不同的文學思路,我們絞盡腦汁思考,使之年年有新鮮感。」有別以往,2014台北文學季首次與劇場合作,邀請《新天堂酒館》、《台北詩人》等劇組的導演、編劇,以講座形式談劇場文化。「這是個大突破,因為文學有很多形式可以變化。」印刻文學的豐富資源跟不絕創意,田運良期待把文學帶到新層次,向大眾分享文學的美好,使之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

力推文學產業寫下臺灣文學新頁

「我堅持做文學,儘管是不賺錢的行業。」田運良以對文學的熱愛與渲染力,說服企業主支持贊助該刊物,以及推廣文學產業。其感動行銷法,加上印刻文學本身市場影響力,成功得到企業主認同。他不諱言地說:「近身接觸大文豪、出版作家的創作,這種榮譽感和使命感,是驅使我持續在這個領域奮鬥,成為社會清流的原因。」

最後,田運良勉勵學子:「中文是所有職場的基礎,就讀中文系的學子不須氣餒,學習第二專長,一樣能在職場發光發熱。更重要的是,進入職場前要武裝好自己,當機會來了,立刻就能上場。」另外,他以自身例子共勉:「學海無涯,只要喜歡這份工作,你便會精進自我在該領域能力。」至今,即便從詩人晉身至文學獎評審,他仍不偏廢個人創作,持續投稿至全國大型文學獎。

放眼未來,印刻文學的下一步,「就是每天都在為下一個10年做準備。堅持文學的精純度和質感,讓更多人願意將作品交予我們出版。更重要的是,不是把書賣到最好,而是賣到最有價值。」秉持這個理念,田運良正為臺灣文學的未來寫下歷史。

NO.929 | 更新時間:2014-05-06 | 點閱:17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9 17:26:07
  • 線上人數: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