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晉宇淡水校園報導】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亞洲版,6月評選出48位亞太區慈善英雄,臺灣有股市投資家徐航健、汎新工業負責人李鵬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及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4人進榜。
其中,管科所校友徐航健去年捐出1.2億元資助本校興建國際會議中心大樓,成為淡江校史最大宗個人捐款,也因這筆默默行善的教育捐款,獲得國際權威雜誌社肯定。對此殊榮, 他謙虛表示:「感謝能獲肯定,並感謝在母校所學系統及財務分析知識,得以應用開展投資,因而希望藉此方式回饋母校。」
管科系主任曹銳勤說:「徐校友對國際會議中心的興建貢獻良多,此次獲獎讓系上全體師生感到與有榮焉。也盼此善舉能有拋磚引玉效果,讓更多事業有成的校友能回饋母校。」
水利工程學系(現水環系)系友邵光華於上月10日榮任台灣微軟總經理。水環系系主任張麗秋表示,「本系師生都覺得很榮幸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系友!」
此外,由Google和NASA出資於2009年創辦「奇點大學」以培育未來科學家為目的,每年從近5千位佼佼者中精選80位。今年首次有臺灣人入選,他是本校資傳系校友葛如鈞。
對於入選,葛如鈞說:「身為創校6年來第一位臺灣人,一言一行都代表臺灣。雖然緊張,但會努力建立臺灣好形象。」他特別感謝淡江的活力充沛及自由學風,提供創造空間, 「幾乎可以說是培養了整個我。」更由衷感謝啓蒙恩師資傳系講師盧憲孚,在求學期間社會尚未有五感設計概念時,便將新觀念帶到課堂,造就他現在追求創新的籌碼。
對於葛如鈞的在校表現,盧憲孚表示,葛如鈞富創造力、願意接收新知、且盡力完成目標的精神,在個人作業中展露無遺,「讓我印象深刻。」對於今日成就為他高興,更稱許葛如鈞勇於接受挑戰的態度,不僅難能可貴更將帶領他邁向成功的方向。
資傳系校友葛如鈞入選奇點,採訪Q&A(整理/淡江時報)
由Google和NASA出資於2009年創辦「奇點大學」以培育未來科學家為目的,每年從近5千位佼佼者中精選80位。今年首次有臺灣人入選,他是本校資傳系校友葛如鈞。本報特別整理葛如鈞對於入選奇點、在母校的學習心得與收穫,以及對於學校產學合作的建議,及期勉學弟妹的話,整理Q&A如下:
Q1:獲選進入奇點大學的感想與心得?
葛:很興奮,但也很緊張。身為奇點大學創校六年來第一個台灣人,今年一共80位學員,個別來自三十五個不同國家,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替他人建立對台灣的觀感。雖然緊張,但我還是會努力。
Q2:在資傳系的學習環境啟蒙,對於未來的創意發想上有什麼幫助呢?記得系上影響您最深的老師是哪位老師?他帶給您學習上哪些收穫呢?
葛:淡江是個活力充沛的學校,學風也很自由,這兩點影響我非常大,給我許多自由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此外,資傳系的盧憲孚老師是我的啟蒙恩師,他當年在整個社會都還沒提起創新、創意和五感設計的時候,就傾全力把這些非常新的想法帶進來。這些都對我非常有幫助。幾乎可以說是培養了整個我,也是我之所以得以持續創造,追求創新的籌碼。
Q3:對於母校致力推動產學合作有什麼想法與建議呢?
葛:學習、學術本來就應該要能夠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透過教育,尋求自己在社會當中的角色、價值、尋找改變社會的方式、或孕育帶領社會前進的動力 - 本來就應該是學校存在的目的,也應該是每個學生應該放在內心的中心價值與理想。而,產業的發展自然是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故產業與學術/學界合作,自然是再重要不過。有這樣的目標追求,都應該能讓重視此一價值的學校突飛猛進。
至於想法與建議的話,則是希望母校與產業合作時,不應該只看重短程的經濟效益或回收,也不要只看重短期的趨勢,更不要怕高風險的計畫,而是應該偶爾帶領社會,去追求一些長期效益的,不確定何時才能回收的,或者不一定現在正在趨勢頭上的主題。此外,也應該允許一定數量的產學合作擁有較高的風險去失敗;畢竟,沒有一些失敗的累積,又怎麼會有巨大的創新呢?這是矽谷教我的事,也應該是一所大學應該教導社會的事。
Q4:給予淡江的學弟妹在大學時期應培養甚麼能力與建議呢?
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預見的是 - 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科技的成熟,將取代掉許多原先需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甚至連台灣人最看重的醫生,很可能很多醫療工作都會交給機械、電腦、人工智慧程式,甚至 APP 來完成。所以,身為大學生,你/妳要培養的能力是什麼?一則,是培養將來可能開拓這些技術,讓這些科技更成熟的能力,或是能夠運用這些科技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例如資訊設計、程式撰寫、數學或是機械、物理等等,如果這些並不能引發妳的興趣,那麼就轉攻「思想」與「創造力」。短期內,科技本身還是很難自主思考或創造,也就是,說穿了,同學們就是應該要趁早養成機器人、電腦在十年後無法取代你/妳的核心能力。對我來說,那就是「自主思考」「創意、創造力」以及「創新、大膽的決策能力」。
Q5:未來有機會是否會返校將您的經歷與學弟妹分享呢?
葛:當然樂意之至。很多人問我,我的人生熱情是什麼(What is your passion?),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讓我費寢忘食 傾力去做。實際上,便是「分享」。
在楊德昌導演的名作「一一」這部電影,最讓我共鳴的,就是這樣一段 -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甚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洋洋,《一一》楊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