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報告分洞悉未來、許多可能的未來、希望的未來、因應策略四部分說明。
一、洞悉未來
今年7月23日出刊的《天下雜誌》第552期中,依據內政部、勞動部、日本總務省統計局資料分析了臺灣與日本兩國的生育率。並推測在2016年後,臺灣人口老化速度將超越日本,這意味著我們將面臨少子高齡化的未來。
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曾表示:「臺灣到2025年,預估將會有33%至40%面臨大學倒閉危機,轉型不能再等。」教育部部長吳思華認為:「大學減招,目標百所以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則說:「怕的是趨勢已到第二曲線,心態仍在第一曲線。」少子高齡化是事實,也是本校的大考驗。
二、許多可能的未來
面對少子高齡化的衝擊,我們應配合需求特性以因應。目前就「要素市場」而言,學生的組成包含「少子學齡學生、境外移動學生、快速高齡學生」。而「需求特性」則包含「學與用鏈結」與「跨領域學習」,在課程規劃和設計上,讓學生跨領域學習,以落實所學與業界結合。因此在所謂的「生產過程」中,本校以「八大素養多元知能與契合企業與社會需求」設計課程。進而在「產出市場」上,培育出「職場倫理、積極肯幹、樂活學習」的學生。
從需求與市場兩面來看,目前本校國際化的特色成效不錯,而境外移動學生與高齡學生的市場需求,都有助於減緩少子高齡化的衝擊。
2020-2025年,學生結構在「本國生減少、境外生與高齡生增加」下,本校學生人數有兩種可能,一是仍保有27,500人,二是降至22,000人,因此我們要有更多的策略與行動因應。
三、希望的未來
少子高齡化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學生結構,在學生的品質與數量,難以兼顧的情況下,應建立「先高市佔率再優質化」的目標。
我們希望的本校未來是怎樣的規模?若要達到仍維持27,500人的規模,取決於現在的政策與行動,包含本校的教學性質、經營目標,並發展創新的行動策略。若無法避免地降至22,000人,也應有相關因應策略,才能克服未來的障礙。
四、因應策略
如何善用既有優勢、創造優勢,以立足2025!其因應的策略中,院與系間的配合須強化「學與用鏈結」、通識核心課程則須提升「八大基本素養」。
在「淡江到國際」的國際化策略中,培養學生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增加出國交換生人數。此外,在「國際到淡江」這方面策略,增加外籍交換生來校就讀的誘因,須努力建立完善的英語授課課程。至於「社區到淡江」與「淡江到社區」這兩方面,則是針對高齡化的對策,成立「幸福學院」與「長青樂活住宿學院」,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在「有限資源重配置策略」上,學系退場、減班、學院重整、組織重新調整策略,見一都納入可能的規劃中。
少子高齡化的未來看似可怕,但我們是幸運的,因淡江已「遇」見可知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攜手共創可知的希望未來,並善用可知未來的優勢,再創淡江未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