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大學時期,我沒有參與社團,也從未見過淡水的夕照,每天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是:挑戰自我!我認為學習本身最重要的是尋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因此每天凌晨3點入睡,花大量時間埋首讀書,學著如何做研究、建立分析與判斷資料價值的管道。但這並非意味著都不與同儕互動,大學同學的同質性特別高,大學朋友往往會成為一生的朋友,此時,培養人脈相對重要。
進入職場後的學習往往須速成,因此大學階段更該學習如微積分等困難、不想學的學科,至少在大一、大二別急著排斥,即使未來能否用上是未知數,但人生有那麼多選擇,為何要因一門課讓你的機會變少呢?如同父母給你釣魚竿,讓你至少能釣這群魚,若失去這根釣竿,那麼這些魚你也不必選了。
建議各位在任何時候都要找一個標竿學習對象,在學校哪位學長姐的能力是你崇拜的?學他吧!出了社會,哪位職場前輩的發展是你嚮往的?學他吧!不停更換目標,可以讓人生方向慢慢清晰;想像自己正在比賽撐竿跳,因為只有3次機會,毋須訂定過於遙遠的目標,一旦你跳過了,喜悅會馬上褪去,下個挑戰便接踵而至。
以前的臺灣是代工、Learn(學習)的年代,現在則是Create(創造)的年代,希望大家養成「隨時接受改變」的態度,跳脫舒適圈,勇敢接受挑戰!「18歲到22歲這段年紀,不會就此決定自己的人生!」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隨時都要準備、隨時可以開始。(整理/卓琦、攝影/張令宜)
NO.972
| 更新時間:2015-08-03
| 點閱:249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