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羅運治 歷史系榮譽教授
有謂歷史是無休止的辯論,此說應係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在時間流逝的沖刷下,時時變化發展。而今,人們卻在多元觀點上,以各自不同立場,以符合自身利益角度解讀各種事物,其中尤對「人物」論述最明顯。人們對某些特定人物的褒貶,往往隨時空變化不同。此現象,誠如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教授所言:「學歷史的人,常會以拿破崙作話柄,每隔60年,歷史學家會發現一個新的拿破崙」。
上述現象,作者於本書前言說:「蔣介石自1928年起在中國執政,1949年退居臺灣,續任總統,到1975年去世止。毛澤東在1949年掌理中國政權,到1976年去世,結束執政。兩人先後統治著世界上人口數第一,面積數第三的中國達半世紀之久。在世界現代史中,其政治經歷,絕無僅有。蔣、毛究竟有何管理廣土眾民的才能?在應對時時發生的革命、戰爭、內憂、外患、饑荒與天災之餘,如何引導中國走向富強?在對變幻的今日世局有如何影響(特別是兩岸關係、亞太秩序、中美交往)?對今日中國興起有何貢獻?有何缺失可作為中國發展的殷鑑?多年來,大多中外書籍討論此問題,但絕大部分是對兩人的個別研究且對其事蹟多持一面之詞,非褒即貶。」非褒即貶,論述隨著時空變化而改變是否夠客觀?也正是作者試圖突破的焦點。
本書作者另闢表達途徑,書中就蔣、毛兩人治國經歷,作客觀、系統的全面研究,內容包括4篇13章,約20萬字。第一篇兩章論及兩人出身背景,進而走上同樣政治道路;第二、三兩篇專論兩人之統治技術,即所謂運用槍桿、筆桿和權術等方式、內容與比較;第四篇述及兩人應對列強及導國致富之道的理念與作法,並論述兩人之功過;最後,另有附錄一篇:〈蔣介石的缺點與修身工夫〉。 本書以比較研究之方式表達,呈顯出兩點意義,其一是在對比之下,將兩位具高度爭議性人物的作為,作較公正的敘述與評估;其二是對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角色扮演,重新澄清若干重大之歷史真相(如:八年抗日戰爭中之角色…)。
本書讀後可學習及體會今後可運用更多資料比對,更多角度解析,開展出多元化的蔣、毛比較研究新途徑。
NO.987
| 更新時間:2015-12-20
| 點閱:157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