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特刊 2016-11-24

分組報告:第一組結論報告

報告人:學術副校長葛煥昭

第一組計畫成員有校長室、學術副校長室、文學院、外國語文學院、研究發展處、教務處、財務處及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共8個單位討論。本組結論整理如下:

首先是落實在地化,結合大淡水社區的力量,形成一個互利的交流網絡。深耕在地之餘,也加強對外宣傳,例如行動化學車是相當成功的案例,藉由每回下鄉服務、教導化學基礎知識的機會,也扎下良好形象的基礎,對於本校聲譽、未來招生皆有正面效果,各系所可參考化學車模式,或是在寒暑假期間舉辦具指標性競賽、特色營隊,讓更多學生、家長對系所經營有更多認識。

本組認為各系所扮演高等教育的心臟角色,且學校競爭力是由系所累積而成,因此在現有基礎上,應多加強化系所在專業領域發展,進而推升本校學術聲譽。面對少子化衝擊,拓展國際學生來源仍要持續努力,並積極貫徹國際化發展。會中討論也提到教室改造成果,包括在驚聲大樓的翻轉教室(T307)、圖書館側棟的洞悉未來情境教室(I201)等,突破傳統講授形式,改造成適合多點討論的教學場域及更新硬體設備,例如新增無線麥克風、教室重新設計等,盼能為翻轉教學提供最適切的支援。

同時,本組談到系所合併或停招的議題,討論結果一致認為應將資源集中,做出最有效率的配置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因此整併性質過於相近的系所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且基於貼近產業發展需求,在課程上也必須做出調整,對於辦學績效不彰的系所,將來也會評估停招的可能性,期以在有限資源下發展最大效益的運用。課程調整方面,本組成員提出透過適性教材的推廣來執行教學,針對不同需求和教案設計,盼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校友部分,建議開設就業學程,一方面增進校友的職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落實矩陣中的第四區塊:多角化經營的概念。目前國內已有大學成立產業學院,讓學術領域和實務界結合,本校可參考此類經驗,從企業校友著手,與本校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例如現行的企業參訪等課程是從大三開始,未來希望能推展到大一,即能參與產業學程,協助學生探索未來畢業出路,也增加更多學子就讀意願。

在創新高教服務內容,本組認為現行的院系架構必須做出調整,包括上述的創新學制、創新學程設計,都是未來推行重點。針對矩陣中的第三區塊:開拓新市場,除了新設學位專班、招收境外生源外,樂齡長青班也是可以開發的區塊,且在現有教學體制下即能執行,相當具有可行性,值得相關單位研究評估。課程創新部分,本組提出在大學學測放榜後,可提供先修課程、開設遠距課程,不只是現有的語言學習,專業領域也能先修,屆時透過評量設定抵免標準,如此不僅有益於學生不間斷地學習,也有助於提升註冊率。

針對矩陣中的第四區塊:如何同時創新教育服務並轉型開拓市場,提升學校競爭力?本組建議參考證照、升學補習班的構想,精緻在地化成人教育;將來當進學部規模縮小後,夜間的教學空間可以規劃做為運動中心使用,達到結合在地民眾的需求,也增加學校在開拓新市場的收入。

NO.1019 | 更新時間:2018-04-17 | 點閱:9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9-12 23:19:47
  • 線上人數: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