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01-10-22

張立荃:能夠解決金融問題的就是合併

時間:10月18日PM3:00

地點︰B712室

主講人︰金華信銀證券

總經理張立荃

講題:台灣金融版圖之大挪移與新機會

【記者曾暉雯整理】「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金華信銀證券總經理張立荃對於目前局勢、亂象,引用狄更斯《雙城記》的文句,做下這番註解。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看科幻小說,三十五歲之後開始看歷史小說。」一九七九年從台大商學院畢業的張立荃,之後又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唸MBA,曾任資林投資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花旗銀行經理,面對現在時事的變化,覺得猶如翻看歷史小說,目前全世界的不景氣,可以對照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恐慌,因為歷史一直重演。

綜觀近代金融歷史,張立荃細述因果關係。一九二九年發生經濟大恐慌,當時美國認為發生原因,是「股票炒作太激烈」,一九三三年美國訂定Glass-Steagall法案管理金融界,避免過去「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界分不清楚,造成內線交易的亂象,所以兩者被強制分割,但是歐洲金融界發現資本市場存在很多機會,便跑到美國買投資銀行,龐大的資產造成美國壓力,一九九八年美國花旗銀行與旅行家銀行進行合併,打破銀行分割的情形,由於此金融法案不適合現今市場趨勢,此法案於一九九九年壽終正寢,金融版圖從此進行大挪移,銀行越來越多元化。

「現在你將戶頭、帳戶、投資需求集中在一個地方,絕對是未來的趨勢。」摩根史坦利於兩千年九月份的金融產業研究報告指出。

台灣加入WTO之後所面臨的競爭,別人(外國)有什麼,我們也要有,所以臨時院會通過金融控股法,允許我們有金融控股公司,增加了客戶資料交互運用、多種金融產品共同行銷,與營業設備或營業場所共用的效益。張總經理提醒:「這是台灣金融版圖的大挪移,攸關同學日後就業問題」。

台灣現在的銀行數目太多,使得彼此競爭激烈、市場飽和,張立荃說:「能夠解決金融的問題,就是『合併』。」但是,雙方合併時,要考慮其規模,有些營運體制不完善的銀行,民營銀行與其合併意願不高,這時候國營銀行進行合併,使得國營銀行包袱越來越大,競爭力逐漸比不上民營銀行。

保險業的轉變方面,台灣保險業目前持續成長,但成長率有平緩的趨勢,整個市場規模還是在擴大,外商保險公司也陸續進駐台灣,對台灣保險業而言,是一項生存競爭的大考驗。

「語言一定要多學,才能扮演好『仲介』的角色。」張立荃在講座接近尾聲時再三強調。他認為台灣加入WTO後,國際化是必然的,而且「台灣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NO.48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6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