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1-09-24

社論:E世代的師生定位

學年復始,萬象更新,當又一世代的新鮮人跨進校園時,在教師節的前夕,不由得我們不去思考:他們的腦海中到底在想些什麼?未來在師生之間將如何溝通?誠然,E世代的年輕人對傳統的最大改變,就是數位、網路取代了一切生活所需。在無遠弗屆的網路文化衝擊下,文化的倫理秩序被徹底破壞;尤其網路使地域的距離縮短,地球兩端的東、西方異質文明幾乎可以同步呈現。其實,在文化的傳播上,精緻文化的形成與傳播總是需要時間的淬鍊與浸潤,而次文化卻會像納莉颱風帶來的一時霪雨,無孔不入,氾濫成災。加之,精緻文化較著重於精神層面感覺,而次文化則近乎一種肢體動態的發洩。職是,E世代年輕人的喜好與思維,均有了莫大的改變。而大學的教育,基本上應該具有引領年輕人的作用,若要年輕人發自內心悅服,大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必須要有新的認知,彼此的關係必須重新定位,從指導的地位轉變成輔助的角色。

我們願在開學之始,對師生的互動,提出幾項新的思維模式,供大家參考。

一、 E世代的年輕人,某些人沒有鑽研學問的耐力。但是他們卻有濃厚追求「新知」〈或新潮流〉的興趣。而「新知」〈或新潮流〉的取得,在網路上是易如反掌之事。他們並不希望老師傳授他們太多的學問,卻殷切的期望老師能成為他們共享「新知」〈或新潮流〉的朋友。

二、 E世代的年輕人,某些人並不恪守傳統的道德觀念,他們常以美國或日本電影及電視中的風尚作為行為模式的依歸,所以本質上,他們反抗舊道德觀念的教條式拘束,但是他們卻又非常期待聽老師講述一些剖析道德推理的個案。所以他們希望老師擔任的不是長輩,而是心理諮商的角色。

三、 E世代的年輕人、多數憧憬浪漫的愛情與生活,但是絕大多數的嚮往,都無法以現有的物質條件加以實現或滿足,所以他們的愛情生活多半在戒懼、驚喜與矛盾中掙扎。他們急切盼望的是老師能成為他們感情生活的顧問,而不是支配者。

四、 E世代的年輕人,某些人的思維多半是粗糙而不夠細膩的,但是他們又容不下任何人赤裸裸的揭穿這一層本已十分薄弱的自尊面紗。所以,他們大多數人會希望老師都能像阿拉丁神燈裡的巨人,隨時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老師永遠會傾聽他們的聲音,成為急難的救助者。

總之,人與人之間的成長,是建立在相互容忍與體諒之上,敬愛的各位師長!您願意成為學生「共享新知的朋友」、「心理諮商的角色」、「感情生活的顧問」和「急難的救助者」嗎?

NO.47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9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