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婧專訪】今年春假,本校外籍生、外交與國際二自由(Romano)赴日參加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STUDIES(NETs 2018),並以「The Effects of Personalization Algorithms on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為題發表論文。學業成績優秀的他,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去年曾代表本校前往比利時,參加2017年未來學國際會議,一探未來發展和應用趨勢。勇於挑戰自我的Romano,其實已經擁有5年英語教學的資歷,現在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擔任英文教師。
來自南非的他,大學原本念商科,但專業並非所愛,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休學。後來因為家人工作的關係,輾轉到了沙烏地阿拉伯,他開啟了英文教學和旅行,之後還轉戰中國天津,持續教學工作。Romano笑說:「我很喜歡自由的概念。」他的中文名字如同他喜愛漂泊的性格,但在那段時間,他始終想重回校園,學習政治與外交相關專業。
幾經波折,他來到臺灣,選擇在本校外交與國際系求學的同時,他也爭取到在英國文化協會教學。Romano總是勇於追求夢想,並積極、靈活的做出改變。他提到,獲得英國文化協會的工作機會十分困難,除了教學對象廣泛,涵蓋在校學生、上班族等,教學課程另分為「My Class」和英語能力檢定「雅思」。同樣在兩岸有教學經驗中,Romano觀察到兩岸都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因此競爭非常激烈;有感於臺灣學生學習氛圍相當被動,所以他透過教案設計和互動遊戲,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效率。Romano說,教學最大的成就感是,「當我看到學生為一件事全力以赴,最終成功時,臉上散發喜悅光芒的那一刻,我也會同樣感到驕傲。」對學習和付出保有熱情的他,與我們分享今年4月赴日發表論文的收穫,「我的論文是探討Facebook等網路社群媒體對群眾觀點的影響,以大二學生身分出席國際論壇,其實在撰寫、研究及發表等方面,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此行也學到很多互聯網知識,且面對來自全球教授的提問,有了答辯的機會和經驗。」
Romano極具自學能力,在前往比利時未來學國際會議之前,他花了一整個學期的時間進行未來學研究。「在會議中,我了解到沒有人能明確的定義未來,未來學知識系統龐大,包含各種領域的專業知識,例如設計,教育,政治,建築等。但正因參與這次活動,讓我非常喜歡未來學,這項學門具有其獨特性且包羅萬象,彷彿讓我看見未來可應用的潛力,更想投身研究在此領域。」
Romano說,想繼續留在淡江深造,朝未來學領域的碩士學位邁進。在他身上,猶如看見淡江三化的縮影,他是國際化的一員,努力追尋資訊化知識,積極朝向未來化發展,他的經歷並非唾手可得,而是奮力不懈的爭取。他分享,學習是盡可能地多聽、多閱讀,逼自己進步,「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要腳踏實地,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NO.1069
| 更新時間:2018-06-25
| 點閱:1194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