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金的詛咒》:為什麼行動支付時代,央行鈔票還是越印越多?作者: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譯者:陳重亨;出版:時報出版;ISBN:978-957-13733-5-5。
導讀/政經系助理教授林偉修
公元前七世紀,當人們開始以黃金和白銀作為交易貨幣時誰能預見2000多年後會全面改用紙幣,金屬貨幣不復存在;而今天當紙幣通行於世界,誰又能想像未來可能停止發行部分紙幣,電子貨幣大行其道。本書就是在描述這個想像的可能,並從社會現象與總體政策證實這個想像不只是個想像。
先說說社會現象好了! 大家都知道現金的流向是無法追蹤的,除非現金流通過銀行體系,不然沒有人可以確切掌握現金流動的軌跡。也因為這個特性,作者提醒大家各式各樣的非法經濟,例如毒品交易、人口販賣和洗錢,為了躲避追緝都會利用大面額的現金交易。另外,為了要躲避納稅與就業及法規限制,雇主會以付現的方式雇用非法勞工,造成社會中不依實際收入納稅的稅負不公現象。據作者估計,美國就約有2.7%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稅額課徵不到。因此不論非法或合法的經濟活動,現金的使用反而造成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損失。
再來是有關央行零利率的政策效果。根據費雪效應,通貨膨脹率和名目利率呈正向關係,因此當央行欲控制通貨膨脹率,面臨零利率時往往束手無策,因為央行無法實行負利率政策。之所以不能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原因之一便是大面額現金,因為央行一旦實行負利率政策,現金會大量流出銀行體系以大面額現金的形式儲存,銀行體系的存續立即岌岌可危。因此,在整體利益考量下,作者認為政府應該取消大面額現金,保留小面額現金,並以電子貨幣取代紙幣創造新的金融體系。
作者的想像在書本的描繪下的確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政府得利用電子貨幣打擊非法經濟,抑止逃漏稅,大幅提升社會整體經濟效益。也誠如作者所言,部分北歐國家的確朝這個方向努力,但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政府。現金流可追蹤的同時也等於政府得掌握所有國民的消費行為與金融動向,如果政府願意保護個人隱私,僅為擴大社會整體經濟福利,那麼新的金融體系指日可待。但如果政府將個人隱私做為控制社會的工具,那麼這個想像恐怕變成未來人民政治生活的夢魘。
NO.1080
| 更新時間:2019-01-02
| 點閱:1667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