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1-01-03

通識教育座談 陳昭珍分享師大經驗

【記者陳律萍淡水校園報導】「通識領域教育社會領域108新課綱座談會」12月29日中午12時於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邀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以「支持博雅、跨域、自主的通識課程改革」為題進行分享,學術副校長何啟東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座談會幫助教師突破跨領域教學困境,共同開創新面向策略。

陳昭珍首先以「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該如何培養」談起,未來的人才可能需要跨領域、批判思考、邏輯運算思維、善用AI等能力,這些能力該如何培養,「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如何運用並願意學習,這是各大學目前共同面臨的問題。」

接著陳昭珍以臺師大為例,提出學生跨域學習比例不高的原因,包括「學生跨域學習動機不足」、「跨域申請門檻過高」等學生端原因,「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學分數過高」、「熱門學系提供跨域名額過少」等學系端原因,以及「通識課程未能發揮跨域引導功能」、「學系與產業連結不足」等學校制度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包括「強化大學入門及學術導師輔導功能」、「建立個人學習地圖」、「不限跨域修習名額」、「降低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學分數」、「推動院通識課程,通識及跨域學程重複計算」、「強化系所產業連結」等,盼能提升學生跨域學習比例。

臺灣目前通識教育面臨什麼樣的困境?陳昭珍列出「通識課程定位與特色不明確」、「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是平行線」,「通識課程未能達到博雅與跨越引導功能」,以及「學生對於通識教育的學習心態不嚴肅」四個項目;在參考國外大學對於通識教育的發展理念後,臺師大提出通識課程改革,第一、強化通識課的知識量,讓通識的跨域課程成為雙主修、輔系的第一門課,開啟與專業課程的連結;第二、將通識課程學科為主的架構,修改為「基本能力」、「博雅課程」、「跨域探索課程(含大學入門)」及「自主學習課程」;第三、將國文更名「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透過QT教學讓學生投人學習,提升學習的熱情,同時培養學生提問力、批判思考力;第四、將大一英文採QT教學,讓學生投入英文學習,了解自己英文閱讀程度;第五、將邏輯與程式設計課程納入博雅課程的一部分,培養學生邏輯與程式設計力,因應未來時代所需;第六、大學入門給學生更多的指導與協助,給學生更多自主權,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目標;七、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專題探究,以彌補英文通識課程不足問題。

座談會由何啟東主持,通核中心主任李珮瑜提問學生最想了解所學對於未來工作、創業有何連結,陳昭珍回應,現在的大學教育提供學生更多的選擇,學生必須培養自主學習及規劃能力,才能充分運用自由的學習空間,朝著預設目標邁進,期間系所也要適時予以輔導,協助學生達成目標。教務長林俊宏則詢問雙主修、輔系改為登記制時是否遇到問題,陳昭珍回應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登記的學生過多,無法提供足夠的班數提供選修,建議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並增加課程數量以因應。

【新聞小辭典】QT為Quality Talk的簡稱,中文譯名為「深度討論」,提供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討論來增強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教學架構。此教學法係由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的研究成果。

NO.1117 B | 更新時間:2021-01-03 | 點閱:66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1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