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4-09-27

話我的老師──何金蘭

何金蘭,筆名尹玲,曾以伊伊、徐卓非、阿野、可人、蘭若、櫻韻、故歌、苓苓、玲玲等二十餘筆名發表作品,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自幼即同時接受中國、法國和越南的文化及教育影響,十六歲起正式在報刊上發表,曾嘗試詩、散文、小說等文體。獲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國家博士及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專著《蘇東坡與秦少游》、羅蘭•巴特研究、發生論結構主義、中、法、越的文學關係及影響,世界漢學研究、評論詩作,翻譯法國小說《薩伊在地鐵上》及法國詩、越南小說及詩多種。曾獲第十八屆中學文藝獎章新詩獎、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第一屆詩歌創作獎。最愛閱讀、旅行、認識新地方、新作品、新理論。

本週六(二日)晚上七時三十分,與週日(三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國家劇院舉辦黑盒子講座音樂會,將邀請中文系教授何金蘭,以法語口白朗誦詩文,前來分享屬於巴黎特有的氣味、聲音與氛圍。過去長年旅居法國的何金蘭,對於巴黎有著深厚的情感,希望這次演出,可以透過文學與詩歌的表現方式,帶領大家認識巴黎這個千姿百媚的城市。

有時候傷口太大,無法忘記,也只能用一種紀念碑的方式存在著,紀念著不復存在的人與無法時光迴轉的往事。

...................................................................

對何金蘭而言,當年那場長達二十年的南北越抗戰,烽火中顛沛流離,與親人的生離死別,是她內心永遠無法平息的痛楚,「是誰把母親明眸細語�換作碑上三行凄啞的字�還有父親的剛毅熱情�怎能只剩六尺石塊的冷」這是何金蘭當年的詩,詩中的紀念碑,紀念著曾經給予她一座堅固堡壘的父親,以及像三月和風般溫柔的母親,即使日子久遠,就是風化不了這塊碑上的文字與傷痕。

何金蘭擁有一頭像芭比娃娃般的白髮,她常幽默的自解自嘲說自己像是「白髮魔女」,只是這早生白髮,背後是生命在遭受到諸多鉅變下,所深深烙印的痛苦印記,就這樣與她如影隨形。「在戰爭過後,很多家園殘破的畫面,都讓我無法成眠,我已經長時間的服用安眠藥入睡,有時候也擔心,這樣不知道會不會對我的腦袋造成影響?」

何金蘭隨身幾乎都會帶著一台相機,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用快門記錄下當時的美好;她的公事包裡總會攜帶著她和她女兒的照片,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彷彿擔心當下的美好,萬一哪天轉眼成空,也許滿滿的照片,還能填補所謂的缺憾以及來時的回味。

她總是帶著滿滿的記憶,到處漂泊遊走,到花塢的巴黎、不雨世界的阿拉伯,到任何可能的天涯海角,尋找所謂的不繫。於是在課堂上,她總是和學生分享巴黎的香水、著名的咖啡,一張張的照片裡記錄著巴黎所有的街景,與一家家著名的餐廳,還有她曾經品嚐過的美食,就像一張記憶光碟裡,記載著這些年來,身處異鄉的種種往日情懷。而她總是不忘告誡我們這些學生:「不要跟老師上課到最後,什麼理論都沒學到,最後只記得喝過最好喝的咖啡。」

每一回在濃濃咖啡香的氤氳裡,身為學生的我們或許無法體會過去她所承受的磨難,也許印在何金蘭腦海裡的深刻畫面,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鏡頭,就像是不加糖的咖啡裡混雜著苦澀的心情,我們無法體會,但卻也在當下與她分享了眼前的美好,咖啡香原來也可以變成我們學生心目中,一種甜美的回憶紀念。

NO.58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8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