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4-12-27

淡水記憶

印象裡,冬天的淡水總是又濕又冷,特別是早上的第一節課,起床上學便成了一件良心與溫暖被窩的戰爭。

在到淡江念書前,對淡水的印象並不陌生,小時候常和家裡的人一同到淡水,吃阿給、喝魚丸湯,還有肉包。等到捷運蓋好後,還沒考上淡江前,也常到淡水來。老街的變化算是最大的了,從潮濕黑暗的小巷弄變成今日人來人往的徒步區,河岸也規劃得很美,更適合在河岸上漫步,即使人來人往,即使碳烤臭豆腐、路邊及河邊垃圾的味道充斥著整個河岸,只要能保有自己的節奏,是不會被這些外在因素影響到心情的。

十八歲,某個夏天的夜晚,友人帶我到淡大。那是第一次踏入淡江的校園,走過宮燈步道,來到蛋捲廣場,在蛋捲前看到北斗七星。再走過傳說中的情人小徑,站在瀛苑前的石凳上俯瞰將夜晚照得如白晝的淡水捷運站。情人小徑並沒有發生傳說中的作用,淡江夜裡的美卻深深的刻在腦海裡。

二十歲的冬夜,自己一個人搭著捷運直奔淡水,只為在河邊散心看看是否能抒解心中的一股悶氣。那時的河岸已經慢慢的在改善,也開始了商業化的活動,捷運為淡水帶來了商機,讓錢潮與人潮沖淡了冬天的濕冷,巷弄也不再冷清、黑暗,震天價響的音樂,那已不是小時所見的淡水。

在成長的歲月裡,陸陸續續都會來到淡水。河岸邊的咖啡廳愈開愈多,在商業化的經營手法下,淡水不再是古老的懷舊小鎮,有一種新的氣息隨著河水飄散在空氣中。

進了淡江後,天天都得來學校報到,反而讓我對淡水有種恐懼,即使學校美得像花園一樣。有一棟如百貨公司般外表,也有如百貨公司般豐富藏書的圖書館,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下課後總會窩在六、七樓寫作業或找尋報告的資料,但不知道為什麼,校園裡興起了股找尋圖書館美女的風潮,把不是美女的我趕往樓上的原文書區,卻又讓我找到了另一處寶藏。我一直很喜歡這座圖書館,在畢業後曾經想過要去辦張閱覽證,但就便利性上,國圖與即將重新開幕的台灣圖書館會更方便,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即使在淡江讀了三年書,也許因為通勤加上是轉學生的緣故,所以不覺得自己對週遭的環境更熟悉。也許又加上自己懶吧!看到中午時間往大學城或水源街的人潮,就更懶得吃午餐,大田寮離商管大樓又遠,隨便就近買了個東西果腹,晚上如果要上課到六點,肚子餓時再去商館旁的便利商店買東西吃。在淡江的第一年,我的活動範圍僅有商管大樓和圖書館。

第二年,認識的同學多了些,同學們在中午下課後一起在大學城的小吃店裡吃飯,冬天時總會來一碗熱騰騰的鍋燒麵,夏天時可能都會擠著去吃爽口的水餃或是燒臘。記得有一個冬天的中午,有同學買了香豆腐回教室當午餐,教室裡的其他人不知該不該開窗?漸漸的,我的午餐範圍從大學城擴展到另一邊的水源街,偶爾去那吃個拉麵,若是接下來沒課,就在還沒搬家前的轉彎角吃義大利麵。也許因為自己一個人的時間少了,去圖書館的次數也少了,但卻常在工學館的頂樓出沒。雖然說工學館並不是淡江最高的樓房,但其頂樓還滿容易上去的,我常在夏天的午後到工學館樓上拍攝遠方的夕陽,或是遠眺黃昏時,有著點點燈火的觀音山。昏黃的夕陽可以在淡江的操場旁看到,在大四時常和男友從驚聲廣場旁走過,我們常在那看著昏黃的夕陽灑在淡江的操場上,有時還會看到橘紅色的彩霞。其實在新建的覺軒是可以看到觀音山景色,只是入夜後,覺軒的昏暗總令我猶豫再三。覺軒是在大二下時蓋好的吧?記得那時有一門課的上課地點安排在剛蓋好的覺軒,下課時大家就大腳一跨,直接從窗戶跨入覺軒花園。不過上課沒多久,就被調回商管大樓。

游泳池的完工一直是令人覺得效率非常好的工程,好像不到一年吧!操場旁就多了一棟玻璃帷幕大樓,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池子居然在二樓。大三時也有一門課被安排在一樓的教室裡上課,那真的是非常的遙遠啊!從商管大樓走到紹謨游泳館,有些晚上還要補習的同學就會先去旁邊大田寮的小吃店買東西填肚子。上課時,天花板還會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快睡著的我偶爾會抬頭往天花板望,看看會不會有一隻腳從天而降,或是異想天開的希望那一大缸水衝破天花板。

然而在校園的大樓裡,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不是宮燈也不是遙遠的游泳館,而是在溜冰場旁的科學館和傳播學系的大樓。新生總會找不到S館和O館,當我走在路上被人攔下詢問這兩個館時,總會想起自己剛進來的第一年,也是怯生生的攔人問路。

一直到大四,開始拍畢業照了,同學們準備推甄、準備考研究所,我開始懷念這個面積不算大但繞起來也會走到腳痠的學校。才吃到傳說中的黑糖剉冰,才在一個沒課的午後找到傳說中的動物園。在一個難忘的冬夜,我坐在黑暗的圖書館樓梯間,用被淚水模糊的雙眼遙望著十八歲時看過的、每天都要進去的、閃亮的捷運站。

在淡江的三年裡,我不像在進淡江前那樣會常往淡水老街或景點跑。偶爾在沒課的午後和同學去漁人碼頭、白沙灣、三芝、金山,或是拿著相機在校園裡拍照。那段人聲鼎沸的街道只在記憶裡出現,而淡水的夕陽一直都是我拍照的重點,不論是在工學館頂樓,或是到漁人碼頭和遊客人擠人。

畢業後,到淡水的次數少了,心裡卻忘不了那個待了三年的地方。在網路上有不少曾經是淡江畢業的媒體人,透過網誌交換著大家對淡水的記憶,大家討論著淡水的小吃、淡水的風景,忘不了的是那出海口的夕陽。曾在一個有著綿綿細雨的午後和主管參加說明會,在會館外,我無意說了一句:「這種天氣要是在淡水一定是冷到受不了。」主管好奇我怎麼突然講起淡水。我才知道這個待了三年的小鎮已經深深的刻印在腦海裡,無法抹滅。

NO.59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60 | 下載:

相關新聞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0 20:23:51
  • 線上人數:1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