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影響,台灣大專院校已由70學年度的104所擴增至95學年度163所,增加了59所;大專院校學生在學人數亦由70學年度的36萬增加至95學年度的131萬。95學年度各大學招生總額已創下歷年紀錄,升大學機率幾近百分之百。可見高等教育的擴張,已由菁英教育轉為普及教育。令人擔憂的是,如此龐大數量的增加,若缺乏良好的專業規劃與管理,必然會影響高等教育的品質,進而造成高等教育的「質量失衡」。因此,肩負培育健全品格學生職責的學生事務工作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學生事務引導高等教育轉化教育方法與學習內涵的時代已經來臨,今日的學生事務工作必須重新檢視教育導向,唯有以學生經驗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指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學習不僅限於教室與研究室內,社團活動等非學術性的學習活動也屬學習的環節。除可紓解課業的壓力,並能拓展人際關係,有助於身心靈的健全發展,對增進社會經驗、領導才能、情緒管理、生涯規劃皆有正向的教育價值。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一向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每年皆會親自出席全校社團負責人研習會即「淡海同舟」活動。95學年度的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中,創辦人特別指示:「大學教育除了實踐教學、研究、服務三大功能外,尤須注重與生活教育的相互配合,專業課程、核心課程及課外活動課程的三環教育須相輔相成。」所以,課外活動課程也將是學生事務工作今後發展的重點及指標。
學生事務的工作領域既然是以學生全人發展為職志,因此,高等教育應該具備以下的角色及功能:
一、促進學生學習參與及健全身心發展
高等教育應該提供學生豐富的校園經驗,因為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學術、人文或藝術的環境對學生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投入教學及課外活動的程度愈高,學習與發展的程度也愈高。故應營造優質及適性發展之學習與生活環境,以培育具創造力、多元價值觀、反思能力之現代公民。
二、形塑以學生為主體之學習環境
以學生為主體,取代以往以組織為本位之工作模式,建立學務處內部單位間之合作機制,進而建構學務與其他單位之輔導網絡,發揮點、線、面之整體教育功能,將可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三、兼具校園生態及學生發展的諮詢者
校園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氣質及學校的風格,熟悉環境理論及方案設計的學務人員必須提供合適的學生發展校園環境,讓學生適性適所發揮所長,達到學習績效。此外,學務人員也扮演學生發展的諮詢者角色,應努力充實鑽研各項學生事務發展理論,結合學生事務專業團體,建立專業工作倫理標準。
當前的學生事務工作正處在高等教育最嚴峻的考驗期,因此,要從被動的提供校園學生服務的角色,轉向參與營造良好學校環境,以及促進學生全人發展與學習的積極角色,才能建構學生事務工作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NO.67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507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