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不斷求新求變,整合所有資源,全力提供學生完整多元的學習環境,培育人才,讓學生一走出校園,便能與企業需求及國際趨勢接軌。
淡江企業人才搖籃
電算系校友黃存義,現任微軟大中華區總裁,精闢地說出身為「淡江人」的自信:「淡江孕育了一種『自由』的感覺,而自由能激發創意。淡江人都有一種和別的學校學生不一樣的特色,懂得在愈複雜、愈痛苦的環境中發揮創意,這是在別的學校畢業生身上看不到的。」
淡江社團一向蓬勃,「淡海同舟」成立於1966年,為社團負責人的研習會,也是淡江歷史最久,參加人數最多的營隊。以「同舟共濟」的深厚情誼與嚴格的訓練,不但凝聚了所有社團幹部對學校的向心力,更為社會培養出無數傑出人才。達霖數位公司ezPeer+(前身為ezPeer全球數碼)總經理吳怡霖就曾表示,社團經驗無形中培養他勇往直前、樂於嘗試的膽識,這在他後來的成功創業有著很大的助益。
帶領學生於2003、2006年征戰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獲得世界冠軍的電機系主任翁慶昌認為:「在淡江大學唸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增加等同工作的資歷。」以電機系為例,許多參與相關專案的學生在就學時期就成為企業排隊延攬的重要人才。而從大一開始,系上教授們即耳提面命地告知學生大三必修專題實驗,讓學生提早為自己的未來定下目標。
國際化∼每年留學人數冠全國
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基於對學生及人才培育的關心,洞察未來趨勢,提出「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三化辦學理念,同時推廣企業化管理學校,讓本校兼具傳承及效率。
本校與27個國家,近百所學校締結姐妹校,其中不乏國際名校,如美國伊利諾大學、英國牛津哈福特學院等,並率先推動大三留學,至今,每年留學生人數仍為國內之首。
資訊化∼網路校園開風氣之先
30多年前,本校就領先提倡資訊化的校園,不但首先設置資訊中心,引領趨勢,將電腦科技應用於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上,更運用科技整合成「網路校園」,開發各種同步與非同步的視訊教學課程,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浸淫在學習的樂趣中。
今年並獲教育部核准,開設國內第一波數位碩士在職專班,除95學年已經設立的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96學年的全球華商經營管理專班也已招生,開國內各大學數位學習風氣之先。
未來化∼未來學為必修學分
把未來學門放入通識核心課程,是本校創舉,以深植未來化根基。更自91學年度起,成立未來學研究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未來領袖的視野,以及落實專業式科際整合人才的培育。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陳建甫表示:「學生應該多聽、多參與、多思考,學校的資源是無限地為學生開發,只要多元吸收,整合全方位的知識,未來就是屬於淡江人的!」
打造藍海大學
本校實施「全面品質管制(TQM)」已十餘年,並每學年舉辦一次「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讓教授代表、行政人員代表集思廣益,創造出更多有助於學校發展的策略與方法。95學年度更舉辦第一屆淡江品質獎,藉以提升教職員工各項服務品質,期創造屬於淡江的藍海策略。
另外工學院各系已於2006年陸續申請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目前已有多系通過取得認證;商、管學院亦於今年3月20日正式提出「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認證,充份展現本校提供學生優質教育的決心與邁向國際化發展的企圖心。
創業發展學院院長李培齊認為,本校的網路校園配合了未來環境的趨勢,蘭陽校園發揮了創新的精神,再加上淡水校園與台北校園保有永不滿足現狀的心態,那麼在全校師生的共識與努力下,一定能很快達到淡江新S型曲線的高峰。
多元一體四個校園
本校未必是「最大」的學校,但因為有效率的整合淡水、台北、蘭陽三個實體校園,加上網路校園的無遠弗屆,讓本校成為多元一體的新貌。
「淡水校園」是以研究為主的美式研究型大學「知識之城」,教學和研究並重,致力發展碩士及博士課程;「台北校園」以服務為主的終身教育與推廣教育「知識之海」,提供學位、學分及非學分班的課程給予在職人員進修;「網路校園」已超越時空隨時隨地均可學習的數位教育「探索之域」;「蘭陽校園」以大學部教學為主的英式全人教育「智慧之園」,則是創新的教學典範,90%以上英文授課,及大三全體出國留學,加強國際視野的開發,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增加未來就業的競爭力。(本文部份節錄自2007年5月天下Cheers雜誌,攝影�會計系教師林曄)